
在广州荔湾区进行基坑支护工程时,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可重复利用的围护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建设、地下管廊、地铁站场等深基坑项目中。本文结合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及气候特点,围绕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展开论述,并重点阐述防雷接地系统的设置与实施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广州荔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层以淤泥质土、粉细砂及软塑状黏性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土体承载力较低,对基坑支护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拉森钢板桩凭借其良好的止水性能、较强的抗弯能力以及便于打拔的特点,成为该区域深基坑支护的优选方案之一。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首先需根据设计图纸完成现场测量放线,确定钢板桩的轴线位置与标高控制点,确保定位准确无误。
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机械设备选型。通常选用履带式打桩机配合振动锤进行沉桩作业,设备进场后须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确保运行稳定。针对本区域软弱地层特点,建议采用引孔辅助沉桩工艺,即先用螺旋钻机预钻导孔,减少沉桩阻力,防止钢板桩偏移或损坏。同时,在沉桩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垂直度与相邻桩的咬合情况,确保整体连续性和密封性。
在平面布置方面,应充分考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及交通组织的影响,合理规划施工通道、材料堆放区及临时用电设施。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负责交通疏导与安全巡查。为减少施工噪音与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宜选择低噪声设备,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
由于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雷雨天气频繁,年均雷暴日数超过80天,因此在拉森钢板桩施工期间必须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尽管钢板桩本身为金属构件,具备一定的导电性,但若未系统设置防雷接地装置,仍可能因雷击引发安全事故或设备损坏。为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同步制定防雷接地专项措施。
具体做法如下:沿基坑周边每间隔不超过30米设置一组接地极,采用长度不小于2.5米的镀锌角钢(L50×5)垂直打入地下,顶端埋深不低于0.8米,以保证良好接地效果。接地极与拉森钢板桩之间使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的多股铜芯线进行可靠连接,连接点应做防腐处理并设置明显标识。所有接地极通过扁钢(40×4镀锌扁铁)串联形成闭合环路,并接入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接地母排,构成完整的防雷接地系统。
此外,施工现场的塔吊、打桩机、临时工棚等高耸设施也应纳入统一防雷体系,独立设置接闪器并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整个接地系统完成后需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接地电阻测试,要求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补打接地极或采取降阻措施。
在安全管理方面,项目部应建立防雷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定期组织防雷知识培训与应急演练。雷雨天气来临前,应及时停止高空及露天电气作业,切断非必要电源,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域。
质量控制方面,钢板桩的型号、尺寸、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出厂合格证与检测报告。沉桩完成后应对桩顶标高、轴线偏差、垂直度等参数进行复核,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防雷接地系统的材料规格、焊接质量、连接可靠性等均需经监理单位验收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综上所述,在广州荔湾区开展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结合区域地质与气象特点,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强化过程管控,尤其要重视防雷接地系统的规范化设置。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严谨的技术措施与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有效保障基坑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类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