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广州越秀区作为广州市的核心城区之一,其地下空间开发与基坑支护工程日益增多。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重复利用的支护结构,在深基坑、河道整治、地下管廊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可控并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拟在越秀区某市政改造工程中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施工区域位于居民密集区,周边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环境受限,因此需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流程,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组织设计涵盖工程概况、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法、资源配置、进度计划、质量安全控制以及防疫措施等内容。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将组织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详细踏勘,核实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并与相关产权单位协调迁移或保护方案。同时,完成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所有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明确施工工艺及安全要求。根据设计要求,选用Ⅳ型拉森钢板桩,单根长度12米,采用静压植桩机进行沉桩作业,以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施工部署方面,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下设技术组、安全组、材料组、机械组和防疫管理组。施工现场划分为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办公区和临时隔离区,各区域设置明显标识,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施工顺序为: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导梁安装→钢板桩施打→基坑开挖→支撑安装→后续工序→拔桩回收。整个过程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及相关规范执行。
在主要施工方法上,采用“跳打法”进行钢板桩沉设,避免连续施打引起土体扰动过大。沉桩过程中实时监测垂直度和标高,确保桩体顺直、闭合良好。对于转角部位,使用定制异形桩或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封闭。基坑开挖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平衡”的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米,并及时安装钢支撑,防止支护结构变形超标。
资源配置方面,计划投入静压植桩机1台、挖掘机2台、吊车1台、电焊机3台及其他配套设备。施工高峰期作业人员约35人,包括机械操作员、焊工、测量员、安全员等。所有人员均须持证上岗,并接受岗前培训。
进度计划安排总工期为45天。其中前期准备5天,钢板桩施工15天,基坑开挖与支护20天,收尾及拔桩5天。通过合理穿插工序、动态调整资源,确保关键节点按时完成。项目采用Project软件进行进度管理,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及时解决影响工期的问题。
质量安全控制是本项目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重点控制钢板桩的材质、尺寸、垂直度及锁口连接质量。安全方面,严格执行“三级教育”制度,设置临边防护、警示标志,配备足额消防器材。针对深基坑作业,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鉴于当前仍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项目部高度重视防疫工作,成立由项目经理牵头的疫情防控小组,制定《施工现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施方案》。所有进场人员必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实“一人一档”健康信息登记。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出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和消毒通道,每日对生活区、办公区、机械设备进行不少于两次全面消杀。
施工期间实行错峰作业、分散就餐,避免人员聚集。如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室,并第一时间报告属地街道和疾控部门。同时加强防疫宣传,通过张贴海报、微信群推送等方式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全员防范意识。
此外,项目注重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设置雾炮机和喷淋系统控制扬尘,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废弃钢板桩及边角料分类回收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广州越秀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在充分考虑工程特点、环境制约和防疫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通过科学部署、规范操作和严格管控,不仅能够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也为城市核心区安全文明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未来,随着智慧工地技术的应用深化,将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与管理水平,助力广州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