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下工程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管廊及地铁车站等工程。广州白云区作为广州市重点发展区域,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对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围绕白云区某典型基坑工程,详细阐述拉森钢板桩的施工组织设计,并重点说明拔桩后的回填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环境保护与后续地面恢复。
一、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分析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黄石东路附近,拟建地下两层停车库,基坑开挖深度约6.5米,平面尺寸为40m×25m。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主要为:杂填土(厚1.2~1.8m)、粉质黏土(厚2.0~3.0m)、细砂层(厚1.5~2.5m),地下水位埋深约1.5m,属潜水类型,渗透性较强。考虑到周边存在既有建筑和市政管线,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作为支护结构,桩长12米,入土深度约为5.5米,形成连续封闭式围护体系。
二、施工准备阶段组织安排
施工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一是技术交底与方案审批,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明确打桩顺序、垂直度控制、接头处理等关键参数;二是现场布置,设置临时道路、材料堆放区、打桩机械作业平台,并做好排水系统;三是测量放线,依据设计图纸精确放出钢板桩轴线及角点位置,设置控制桩并加以保护;四是设备选型,选用履带式振动锤配合90吨履带吊机,确保沉桩效率与稳定性。
三、拉森钢板桩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
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定位放线→导梁安装→首根桩定位→逐次插打→闭合合拢→监测维护。首先在基坑四周架设H型钢导向架,用于控制钢板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打桩采用“屏风式”施工法,即先将每间隔5~6根桩插入地面一定深度,再依次补打中间桩,有效减少挤土效应和偏移风险。每根桩打入后须用经纬仪校核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150桩长。接头部位采用专用锁口润滑剂涂抹,防止咬合不严造成漏水。
施工过程中同步开展监测工作,包括桩顶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一旦发现异常数据,立即暂停施工并采取加固或降水调整措施。此外,在雨季施工时应加强防洪排涝措施,避免雨水浸泡导致边坡失稳。
四、拔桩施工组织与注意事项
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拔桩作业。拔桩前应先拆除导梁及支撑系统,清理桩周覆土与障碍物。拔桩采用高频液压振动锤,配合履带吊机缓慢起拔,控制拔桩速度在0.5~1.0米/分钟,避免因过快产生附加振动影响周边设施。对于锈蚀严重或锁口卡死的桩体,可采用高压水射流辅助松动或局部切割方式处理。
拔桩过程中应持续监测周边地表沉降情况,特别是在临近建筑物或管线区域,设置沉降观测点,实时反馈数据。若出现明显下沉趋势,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评估原因。
五、拔桩后回填施工技术要点
拔桩完成后形成的空隙必须及时回填,以防地基脱空引发后期沉降甚至路面塌陷。回填材料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或水泥改良土,严禁使用建筑垃圾或淤泥土。回填方式采用“随拔随注”工艺,即每拔出一根桩,立即向桩孔内注入预先准备好的回填料,并辅以注浆加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拔桩后迅速将PVC注浆管插入桩孔底部,从下至上分段注入低水灰比水泥浆(水灰比0.5),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MPa,确保浆液充分填充桩周空隙并与原土体胶结。注浆完成后,上部1米范围内采用素混凝土封顶,防止雨水下渗软化地基。全部回填结束后,进行地表整平压实,恢复原有地貌或按规划要求进行硬化处理。
六、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高空作业设置防护栏杆,吊装区域设立警戒线。施工现场配备雾炮机和洒水车,控制扬尘污染;废弃泥浆集中收集外运至指定消纳点,杜绝随意排放。夜间施工需办理许可手续,控制噪声源,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综上所述,广州白云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与施工周期,科学制定打桩、支护、拔桩及回填各环节的技术措施。通过精细化管理与全过程监控,不仅能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还能有效控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尤其在拔桩后的回填处理中,必须坚持“及时、密实、可控”的原则,确保地面结构长期稳定,为后续城市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