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从化太平镇某市政工程项目中,拉森钢板桩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安全、进度和质量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分布有大量农田,地下水位较高,且雨季频繁,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及地下结构施工时,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影响以及农田排水问题。本文将围绕拉森钢板桩施工的组织设计,重点阐述施工流程、技术要点及农田排水系统的协调措施。
首先,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与地质调查。根据地勘报告显示,该区域土层以粉质黏土和淤泥质土为主,承载力较低,渗透性较强,地下水丰富。为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边坡失稳、涌水或管涌现象,决定采用Ⅳ型拉森钢板桩作为主要支护结构。该型号钢板桩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和止水效果,适用于深度在6~8米的临时支护工程。
施工组织方面,项目部成立专项施工小组,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及各班组职责。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测量放线、场地平整、钢板桩打设、冠梁施工、基坑开挖及后续支撑体系安装等环节。其中,钢板桩打设是关键工序,采用履带式振动锤配合GPS定位系统进行精准沉桩,确保桩体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桩顶高程误差不超过±50mm。每根桩施打完成后均需进行外观检查和接缝密封性测试,防止渗漏。
考虑到施工现场紧邻农田灌溉渠,地下水与农田水系存在交互影响,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周边农田积水甚至农作物受损。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特别制定了农田排水专项方案。具体措施包括:在钢板桩围堰外侧设置环形明沟,沟底铺设透水土工布并填充碎石,形成导水层;沿明沟每隔30米设置一座集水井,配备自动启停潜水泵,将汇集的地表水和渗漏水经沉淀后排入指定的市政排水管网或下游排灌渠,避免直接排入农田造成污染。
同时,在农田一侧增设一道临时土堤,高度不低于1.2米,顶部宽1米,坡面采用草皮护坡,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泥沙流入农田。土堤内侧埋设直径300mm的PVC穿孔管,连接至主排水系统,实现对浅层地下水的有效引导。此外,项目部与当地村委会建立沟通机制,定期通报排水情况,并设立应急联络电话,一旦发现农田积水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整泵站运行频率或增设临时排水点。
在环境保护方面,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音和振动影响。振动锤作业时间安排在每日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8:00之间,避开农忙时段和夜间休息时间。对于打入困难的硬质地层,改用静压植桩机,减少对周边土体扰动。所有机械设备均加装消音装置,现场设置噪声监测仪,实时监控分贝值,确保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安全文明施工亦被列为重中之重。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设置标准化围挡和警示标志;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接受岗前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等高风险环节执行“双人确认制”,杜绝违章操作。项目部还建立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通过视频监控、人员定位和扬尘监测设备实现全过程动态管控。
最后,在钢板桩拆除阶段,同样需兼顾农田保护。拆除前先行回填基坑并分层压实,待上部结构完成且稳定后,采用液压夹钳逐根拔除钢板桩。拔桩过程中同步注浆,填补桩周空隙,防止地面沉降影响农田地基。所有废弃材料统一清运至指定渣土场,不得随意倾倒。
综上所述,广州从化太平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注重工程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更充分考虑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通过科学规划排水系统、优化施工工艺、强化环保与安全管理,实现了工程建设与农田保护的协调发展。该案例为类似城郊复合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体现了现代市政工程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