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州海珠区的各类市政工程、基坑支护及河道治理项目日益增多。作为深基坑支护中常见的临时结构材料,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采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钢板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其租赁环节中的质量检验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监理单位是否能够有效配合并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成为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拉森钢板桩在租赁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由于这些钢板桩多为循环使用材料,长期在不同工地间流转,容易出现锈蚀、变形、锁口损坏等问题。若未经充分检测即投入使用,极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渗漏、位移甚至坍塌等严重安全事故。因此,租赁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一批次进场的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锁口通透性测试以及必要的力学性能抽检。同时,应留存完整的检测记录和合格证明,确保材料来源可追溯。
在此基础上,监理单位的介入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相关法规要求,监理工程师有责任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建筑材料进行验收把关。对于拉森钢板桩这类关键支护构件,监理不仅需要核查其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书面资料,还应参与现场实物抽检,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明显裂纹、扭曲、局部凹陷或锁口磨损等情况。此外,监理还需关注钢板桩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避免因误用非标产品而埋下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租赁单位出于成本考虑,可能存在以次充好、隐瞒缺陷的行为。此时,监理单位的专业判断和独立立场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如GB/T 20933—2014《热轧U型钢板桩》)执行验收程序,才能真正起到“防火墙”的作用。例如,在某海珠区地铁配套项目的施工中,监理人员在例行巡检时发现一批租赁钢板桩存在锁口错位现象,经进一步检测确认其无法有效咬合,随即下达停工指令并要求退场更换,成功避免了后续可能发生的基坑漏水事故。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监理与租赁单位之间的配合并不总是顺畅。一方面,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倾向于简化验收流程,甚至施压监理放宽标准;另一方面,一些监理单位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对钢板桩技术参数的深入了解,导致监督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个别监理人员存在“走过场”心态,仅凭租赁方提供的文件就签字放行,未能履行实质性审查职责。这种监管缺位无疑为工程质量埋下了巨大隐患。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协同推进。从制度上看,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要求租赁方提供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并赋予监理单位否决权。同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统一的钢板桩质量评级与追溯系统,遏制劣质材料流入工地。从技术角度看,建议推广使用数字化检测手段,如超声波探伤、激光扫描等,提高缺陷识别的准确率。监理团队也应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提升对新型材料和工艺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区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拉森钢板桩的租赁与使用已成为常态。但无论施工节奏多么紧张,都不能牺牲质量安全底线。监理单位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一环,必须切实履行质量控制职责,主动参与钢板桩的进场验收与过程监督。唯有实现租赁单位与监理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效配合,才能确保每一根钢板桩都经得起考验,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开发保驾护航。未来,随着智慧工地和绿色建造理念的深入推广,我们更应倡导规范化、透明化的租赁机制,让质量管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