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广州天河区作为广州市的核心区域之一,其地下空间开发、基坑支护及临时通道建设日益频繁。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利用的支护结构形式,在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围绕天河区某典型基坑工程,阐述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并重点探讨临时通道的合理设置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效率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首先,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周边环境调查。天河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层以粉质黏土、淤泥质土和砂层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在选择拉森钢板桩型号时应充分考虑土压力、水压力及抗拔稳定性。本项目选用U型拉森Ⅳ型钢板桩,其截面模量大、锁口密封性好,适用于深度8~12米的基坑支护。钢板桩长度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嵌固深度要求确定,一般入土深度不小于开挖深度的0.8倍,确保整体稳定性。
施工组织方面,遵循“先围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测量放线、导梁安装、钢板桩施打、冠梁施工、基坑降水与开挖、支撑系统安装及监测等环节。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与闭合精度,采用GPS定位配合全站仪进行精准放样,并设置导向架控制打入方向。沉桩机械选用履带式液压振动锤,其激振力适中,对周边建筑影响较小,尤其适合城市密集区施工。对于硬质地层或存在孤石区域,可预先采用引孔工艺辅助沉桩。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监测内容包括钢板桩侧向位移、周边地表沉降、邻近建筑物变形及地下水位变化等。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如增设支撑或回填反压,防止事故发生。
临时通道的设置是本项目施工组织中的关键环节。由于施工场地位于天河区主干道旁,交通流量大,且周边有商业综合体与居民区,必须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和公众出行的影响。临时通道主要用于施工车辆进出、材料运输及应急疏散,设计宽度为6米,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厚度为30厘米,并配设双层双向钢筋网以增强承载能力。
临时通道的平面布局结合现场出入口位置、施工便道走向及交通疏导方案综合确定。通道起点设于工地东侧主出入口,沿工地红线内侧布设,避开主要管线区域,终点连接市政道路交叉口。为提升通行安全性,通道两侧设置防撞护栏与警示标志,并配备夜间照明系统。同时,在通道出入口安排专人值守,引导车辆有序通行,避免拥堵。
考虑到雨季排水问题,临时通道边缘设置纵向排水沟,坡度不小于0.5%,雨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防止泥浆外溢污染环境。此外,通道表面刻划防滑纹路,提升雨天行车安全性。
在环保与文明施工方面,严格落实扬尘治理措施。钢板桩施打期间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产生;施工现场配置雾炮机与冲洗平台,所有出场车辆必须经过洗轮槽清洗。噪声控制方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高噪声作业,确需连续施工时提前报备并公示。
安全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项目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岗前培训与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针对钢板桩吊装、振动沉桩等高风险工序,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现场配备足额消防器材与应急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广州天河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需紧密结合区域地质条件与城市环境特点,科学规划施工流程,强化过程控制。临时通道的合理设置不仅保障了施工物流畅通,也有效缓解了对城市交通的压力。通过精细化管理与多专业协同,该项目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与环保的协调统一,为类似城市中心区深基坑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范例。未来,随着智能建造与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推广,拉森钢板桩施工将更加高效、环保与可持续。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