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保障广州增城区某市政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兼顾周边居民生活用水的正常供应,特制定本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同步发布供水相关协调与通知安排。本方案结合现场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及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科学规划施工流程,明确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力求实现安全、高效、文明施工的目标。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核心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附属设施。由于项目临近居民区且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深度达8.5米,需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临时支护结构。拉森钢板桩型号选用SP-IV型,单根长度12米,通过打桩机沉入土层形成连续止水围护体系,有效防止基坑侧壁坍塌及地下水渗入,确保后续结构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正式施工前,已完成现场勘察、测量放线、地下管线探测等工作。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及相关规范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围挡,配备雾炮机、洗车槽等环保设施,落实扬尘治理措施。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明确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
拉森钢板桩施工按以下顺序实施:
场地平整 → 测量定位 → 导向架安装 → 钢板桩起吊就位 → 振动锤打设 → 接头防水处理 → 冠梁施工 → 基坑开挖监测
其中,导向架采用H型钢焊接而成,确保钢板桩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150以内;打桩过程中使用液压振动锤,减少噪音污染;每完成10根桩即进行一次垂直度校核。对于接缝处可能存在的渗漏风险,采用膨润土泥条嵌缝并辅以双快水泥封堵,提升整体止水性能。
建立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重点监控打桩垂直度、咬合紧密性及桩顶标高。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每日巡查作业面,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夜间施工时增设照明设备与反光标识,确保行车与作业安全。同时,在基坑周边布设沉降观测点与水位监测井,实行动态信息化管理,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针对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噪声、振动和扬尘问题,采取如下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高强度打桩作业;运输车辆进出工地必须冲洗轮胎,防止带泥上路;材料堆放整齐有序,废料分类回收。项目部设立公众意见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回应周边居民关切。
鉴于本工程施工区域距离市政供水主管道较近(最近处约6米),且部分支管穿越施工影响范围,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因机械振动或地层扰动导致供水管道破裂或接口松动,特制定以下供水保障措施:
前期沟通协调:已与增城区水务集团取得联系,获取区域内供水管网详图,并邀请其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共同评估施工对供水系统的影响。
临时改线方案:对受影响的一段DN300铸铁供水管实施临时迁改,新线路避开钢板桩施工区域,埋深增加至2.0米,并加装柔性接头以增强抗震能力。改线工程由专业单位施工,预计工期3天,期间将分时段停水。
停水通知发布:
施工过程监护:在靠近供水管区域打桩时,采用低频振动模式,减缓下沉速度,并安排专人实时观察管道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压力异常或漏水迹象,立即停止作业并报修。
本次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公共设施保护需求,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安全有序推进。特别是在供水系统的协调方面,坚持“预防为主、服务为民”的原则,提前部署、广泛告知、周密防护,最大限度降低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项目团队将持续加强现场管控,严格落实各项技术与管理措施,努力打造安全、绿色、和谐的精品工程,为增城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