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天河区的市政工程、基坑支护或临时围堰施工中,拉森钢板桩因其高强度、可重复使用、施工便捷等优点被广泛采用。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可控及进度有序,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规范施工日志记录流程,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一、工程概况与施工目标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某深基坑项目,拟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进行支护施工,桩长15米,入土深度约9米,总长度约300延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测量放线、打桩机就位、钢板桩沉桩、冠梁施工及后期拔桩作业。施工目标为确保基坑边坡稳定,防止周边建筑物沉降,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同时控制噪声与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1. 施工准备
- 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流程与质量标准。
- 材料准备:拉森钢板桩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进场前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弯曲、裂纹、锈蚀严重等问题。
- 设备配置:选用履带式打桩机(如DPA240型液压振动锤),配备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确保定位准确。
- 现场布置:合理规划施工道路、材料堆放区及机械作业半径,避免交叉干扰。
2. 施工工艺流程
- 测量放线:依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精确放出钢板桩轴线,设置控制桩并加以保护。
- 导架安装:在桩位上方设置导向架,确保钢板桩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
- 钢板桩沉桩:
- 采用跳打法或逐根打入法,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振动频率;
- 沉桩过程中实时监测垂直度与标高,发现偏移及时纠偏;
- 遇到地下障碍物时应暂停施工,查明情况后采取清障或调整方案。
- 闭合处理:最后一根桩合拢时,若无法直接闭合,可采用异形桩或切割调整。
- 冠梁施工:钢板桩顶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冠梁,增强整体稳定性。
- 监测与维护:设置位移、沉降观测点,定期监测基坑变形情况。
3.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所有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等防护用品;
- 打桩作业期间设置警戒区域,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
- 控制作业时间,避免夜间高噪声施工,减少扰民;
- 施工废弃物分类收集,及时清运,保持现场整洁。
4.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塌孔、桩体倾斜、周边建筑沉降等风险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如砂袋、支撑钢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突发事件能及时处置。
三、施工日志规范化要求
施工日志是反映工程全过程的重要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完整、连续填写,尤其在拉森钢板桩施工中具有追溯与责任界定作用。
1. 记录内容要求
- 日期与天气:每日开工时间、结束时间及天气状况(影响施工的因素之一);
- 施工部位与内容:详细记录当日施工段落(如“K0+100~K0+150”)、作业工序(如“第8根钢板桩沉桩”);
- 人员与机械:记录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作业工人数量及主要机械设备运行情况;
- 材料使用:登记钢板桩型号、数量、批次编号,以及焊接材料、混凝土等辅材使用情况;
- 质量检查情况:包括垂直度、接缝咬合情况、桩顶标高等实测数据;
- 异常情况处理:如实记录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如卡桩、偏移)及处理措施;
- 监理签认:重要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签字确认。
2. 填写规范
- 使用黑色墨水笔或打印件,字迹清晰,不得涂改;
- 每日一记,不得补记或漏记;
- 由专职施工员负责填写,项目经理定期检查;
- 日志应统一编号、装订成册,归档保存至工程竣工验收后至少两年。
四、质量与进度控制
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打桩顺序,减少挤土效应;结合进度计划表(如横道图),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确保关键节点按时完成。每完成50延米进行一次阶段性质量评估,重点检查桩身完整性、闭合精度及冠梁连接质量。
五、总结
在广州天河区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实施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依托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规范的施工日志管理制度。只有将技术、管理、安全与记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工程质量、安全与效率的统一,为后续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可靠保障,也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积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