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花都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利用的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及地下工程等领域。为确保施工安全、提升作业效率并保障现场人员健康,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广州花都区实际地质条件与城市环境特点,系统阐述拉森钢板桩施工的组织方案,并重点纳入施工现场医疗点的设置内容。
本项目位于广州花都区某市政道路改造段,主要涉及深基坑开挖与排水管道铺设。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土层以粉质黏土和砂层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存在一定的渗流风险。因此,采用U型拉森钢板桩(型号SP-IV)进行基坑支护,桩长12米,入土深度满足抗隆起和抗管涌要求。施工目标包括:确保基坑稳定、控制周边沉降、缩短工期、减少对交通与居民的影响,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设立技术组、安全组、质量组、材料组和后勤保障组。施工队伍由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打桩班组组成,配备履带式打桩机2台、振动锤1套、吊车1台及运输车辆若干。钢板桩材料提前进场并完成检验,确保符合GB/T 20933—2014标准。同时,建立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打桩顺序,避免应力集中。
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测量放线→导梁安装→钢板桩插打→监测与维护→拔桩回收。首先,依据设计图纸进行精确放样,设置导向架以保证钢板桩垂直度。采用静压与振动结合的方式沉桩,控制沉桩速率,防止对邻近建筑物造成扰动。每完成10根桩即进行一次倾斜度和标高检测,偏差不得超过规范允许值(±50mm)。施工期间,布设沉降观测点和水位监测井,实行动态管理。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设置围挡与警示标识。针对打桩噪音问题,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并加装隔音屏障。扬尘控制方面,配置雾炮机和洒水车,保持地面湿润。所有作业人员须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设备定期检修,杜绝带病运行。
鉴于施工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机械伤害、触电、中暑等,项目部在工地东南角设立临时医疗点,面积约20平方米,配备空调、急救床、药品柜及洗手池。医疗点由一名持证医护人员驻守,工作时间为每日7:00至19:00,夜间安排应急联络员待命。常备药品包括止血绷带、碘伏、烫伤膏、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水等,并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一台。
医疗点与花都区人民医院建立绿色通道,距离约6公里,救护车可在15分钟内抵达。现场张贴急救流程图,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涵盖骨折固定、心肺复苏、火灾逃生等内容。每位工人入场前接受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高温季节发放防暑物资,调整作息时间,避免中午高温作业。
此外,医疗点还承担日常健康宣教职责,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讲座,普及工地常见伤病预防知识。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员工,实施重点监护,必要时调岗处理。
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泥浆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废渣统一外运至指定消纳场。生活污水接入临时化粪池,定期清掏。项目部设立群众接待室,公布投诉电话,及时回应周边居民关切。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施工进度与交通疏导信息,增强透明度,争取社会理解与支持。
广州花都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不仅关注工程技术细节,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科学规划施工流程、强化安全管理、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工程质量、施工效率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医疗点的设立不仅是法规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为构建平安工地、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随着智慧工地系统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施工组织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