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含旧建筑沉降监测

发布时间:2025-10-31

在广州市荔湾区某市政改造工程中,由于施工区域紧邻既有老旧建筑群,且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项目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必须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同步实施旧建筑沉降监测方案。本文将围绕该工程的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与旧建筑沉降监测的协同管理进行系统阐述。首先,施工前需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勘察。荔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层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和

在广州市荔湾区某市政改造工程中,由于施工区域紧邻既有老旧建筑群,且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项目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必须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同步实施旧建筑沉降监测方案。本文将围绕该工程的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与旧建筑沉降监测的协同管理进行系统阐述。

首先,施工前需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勘察。荔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层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和砂层为主,承载力较低,易发生变形。同时,周边存在多栋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住宅楼,基础较浅,抗变形能力差。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与既有建筑的安全距离、基础形式及结构状况。

拉森钢板桩选用SP-IV型冷弯钢板桩,单根长度15米,入土深度约10米,形成连续封闭式围堰结构,用于支护深度达8米的深基坑。施工机械采用履带式打桩机配合振动锤沉桩,施工顺序遵循“由角部向两侧推进”的原则,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桩体偏移或倾斜。为减少振动对周边建筑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锤击频率,并在临近建筑侧设置减振沟,沟深不小于2米,填充松散材料以吸收震动能量。

施工组织方面,项目部建立三级管理体系: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技术负责人主导方案实施,安全员全程监督作业行为。施工流程分为五个阶段:测量放线→导架安装→钢板桩插打→冠梁施工→基坑开挖与支撑体系安装。每道工序均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特别是在钢板桩插打阶段,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5%,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考虑到旧建筑可能因土体扰动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项目特别制定了详尽的沉降监测方案。监测范围覆盖距离基坑边缘30米内的所有既有建筑,共布设沉降观测点48个,重点布设于房屋四角、沉降缝两侧及墙体裂缝处。观测仪器采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精度±0.3mm/km),初始数据在施工前7天完成采集,作为基准值。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阶段动态调整:施工准备期每周观测一次;钢板桩施工期间每日观测一次;基坑开挖阶段每12小时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回筑至±0.00以上且连续两周无明显变化后,逐步降低至每周一次,直至监测周期结束。一旦发现单日沉降量超过2mm或累计沉降超过10mm,立即启动预警机制,暂停相关作业,组织专家会诊并采取加固措施。

为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响应效率,项目引入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查看趋势图与报警信息。同时,建立“监测—反馈—调整”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施工参数可根据实际变形情况及时优化,如必要时可增设预应力锚索或注浆加固地基。

此外,施工期间还加强了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协调,设立公示栏定期发布施工进展与监测结果,消除群众疑虑。对于个别敏感建筑,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独立开展结构安全性评估,进一步增强公信力。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各项技术与管理措施。最终,拉森钢板桩顺利合拢,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未发生渗漏或失稳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旧建筑持续有效的沉降监测,所有监测点最大累计沉降量控制在8.6mm以内,远低于预警阈值,周边建筑未出现新增裂缝或结构性损伤,实现了工程建设与城市更新的和谐共存。

综上所述,在广州荔湾区此类高密度建成区开展深基坑工程,必须将拉森钢板桩施工与既有建筑保护紧密结合。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基础,精准高效的沉降监测体系是保障。唯有通过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手段与多方协同,才能在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守护历史街区的安全与风貌。

18665609899 CONTACT US

公司:湖南翔之乐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联西社区凯旋城住宅小区4栋906号

Q Q:2815047754

Copyright © 2022-2025

湘ICP备2025127619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65609899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