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广州番禺南村学校周边区域因基础设施升级和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频繁开展各类施工活动。其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和地基加固的工程材料,因其强度高、施工便捷而备受青睐。然而,传统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问题,尤其是锤击打桩时高达100分贝以上的噪声,对周边居民、学生及教学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如何在保障施工效率的同时实现静音作业,成为当前工程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针对这一难题,南村学校周边的拉森钢板桩施工项目引入了多项创新技术与管理措施,成功实现了“静音施工”的目标。其核心在于从施工工艺、设备选型、时间管理到环境监测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优化,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校园及社区的影响。
首先,在施工工艺方面,传统的柴油锤击打桩方式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液压静压植桩技术。该技术通过液压系统将钢板桩缓慢而稳定地压入土层,避免了锤击带来的剧烈振动和高分贝噪音。静压植桩不仅运行平稳、噪音低(通常控制在65分贝以下),而且对周围土体扰动小,有效防止了因震动引发的教学楼墙体开裂或学生恐慌等问题。此外,该工艺适用于软土地基,特别适合番禺地区常见的淤泥质土层,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与适应性。
其次,施工设备的选型也至关重要。项目团队选用了具备降噪设计的先进静压植桩机,并在设备外围加装隔音罩和减震垫,进一步吸收机械运转中的声波与振动。同时,所有辅助设备如发电机、空压机等均采用低噪音型号,并设置于远离学校教学区的临时围挡内,配合吸音板围挡形成物理隔声屏障,有效阻隔声音传播路径。
在施工时间安排上,项目方严格执行广州市关于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相关规定,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具体而言,打桩作业严格控制在每日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8:00之间进行,避开学生早读、午休及考试时段。对于必须在非标准时段进行的工序,则提前向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报备,并通过书面通知、社区公告等形式告知周边居民,争取理解与支持。这种人性化的调度方式,既保障了工程进度,又体现了对教育环境的尊重。
与此同时,施工现场建立了实时噪声监测系统。在靠近学校围墙的关键点位布设噪声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一旦噪音值接近限值(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系统自动预警并调整施工强度或暂停作业。这种数字化监管手段提升了管理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确保噪声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除了技术与管理手段外,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也不可忽视。施工单位定期与南村学校召开联席会议,听取校方关于施工影响的意见建议,并根据反馈动态优化施工方案。例如,在期中、期末考试期间,全面暂停一切可能产生噪音的作业;在体育课或户外活动时段,减少重型机械移动频率。这种“以教为先”的协作模式,赢得了学校师生及家长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积极探索绿色施工理念,将静音施工纳入整体环保管理体系。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统一收集处理,杜绝随意排放;现场洒水降尘系统全天运行,减少扬尘污染;所有车辆进出均经过冲洗,保持道路清洁。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施工形象,也为周边营造了更加宜居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广州番禺南村学校周边拉森钢板桩施工之所以能够实现静音化作业,是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和多方协同共同作用的结果。液压静压植桩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源头问题,合理的施工组织与严格的噪声监控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与校方和社会的良好互动则构建了和谐的施工氛围。这一实践不仅为城市敏感区域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也彰显了现代城市建设中对人文关怀与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未来,随着更多低噪、智能施工技术的推广,相信类似学校、医院等特殊场所周边的施工活动将更加安静、高效与可持续。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