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白云嘉禾工业区,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厂房扩建项目的持续推进,拉森钢板桩施工已成为基坑支护和围堰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然而,在钢板桩打设、拔除及配套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施工废水。这类废水若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对周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还可能影响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科学、合规地处理施工废水显得尤为重要。
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打桩机在液压系统运行时冷却水的排放;二是钢板桩表面防锈涂层在施工摩擦过程中脱落并随雨水或冲洗水进入排水系统;三是施工场地内车辆冲洗、设备清洁产生的含泥、含油废水;四是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出与地表径流混合形成的混合污水。这些废水中通常含有悬浮物(SS)、石油类物质、重金属离子(如锌、铬)以及少量有机污染物,属于典型的建筑施工类废水,具有成分复杂、瞬时排放量大、水质波动明显等特点。
针对上述问题,广州白云嘉禾工业区内的施工单位普遍采取“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处理策略。首先,在源头控制方面,施工单位优先选用环保型打桩设备,减少冷却水的使用频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防止漏油现象发生。同时,对进场的拉森钢板桩进行质量检查,避免使用劣质涂层材料,从源头降低污染物释放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相关要求,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排水系统。具体措施包括: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环形排水沟和沉淀池,确保雨水与施工废水有效分流;在车辆出入口设置自动洗车平台,并配套建设三级沉淀池,对冲洗废水进行初步沉淀处理;对机械设备集中作业区铺设防渗膜,防止油污渗入地下。
对于已产生的施工废水,必须经过规范化处理后方可排放。目前,嘉禾工业区内多数项目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的组合工艺。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和水质的均衡,随后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等絮凝剂,使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形成较大絮体,在沉淀池中实现固液分离。上清液再经石英砂过滤器或活性炭吸附装置进一步去除残余油分和色度,确保出水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密度开发区域的项目还引入了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集成了加药、搅拌、沉淀、过滤等功能模块,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工期紧张、空间受限的施工现场。此外,一些企业还通过安装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pH值、浊度、COD等关键指标,确保排放水质稳定达标。
除了技术手段外,管理机制的完善同样不可忽视。施工单位需编制专项《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同时,加强现场人员环保培训,提升全员环保意识,杜绝随意倾倒、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监理单位应履行监督职责,定期检查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工业区施工项目的监管力度,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无人机巡查和群众举报核查等方式,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于屡查不改或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综上所述,广州白云嘉禾工业区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废水处理方面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路径。未来,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推广和环保法规的不断加严,施工废水处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资源化和低碳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探索废水回用技术,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工地降尘、绿化灌溉等非饮用用途,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总之,拉森钢板桩施工虽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但其伴随的废水问题不容忽视。唯有坚持科学规划、规范操作、严格监管,才能真正实现施工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广州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