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白云区的许多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及临时围堰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和良好的止水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地下水、潮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已安装的拉森钢板桩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现象。近期,在一次例行检测中,某工地的拉森钢板桩桩体被发现存在锈蚀超标问题,对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构成潜在威胁。面对此类情况,必须采取科学、系统且及时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和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首先,应明确“锈蚀超标”的判定标准。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及相关钢结构防腐规范,钢板桩的锈蚀程度通常通过剩余壁厚、锈坑深度和表面锈蚀面积等指标进行评估。一般认为,当钢板桩的局部锈蚀深度超过原设计厚度的20%时,即视为“超标”,需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若锈蚀区域集中于受力关键部位(如锁口连接处、桩顶与支撑交汇点),即使锈蚀深度未达阈值,也应纳入重点监控范围。
在确认锈蚀超标后,首要任务是组织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全面复测与结构安全性评估。建议采用超声波测厚仪、磁粉探伤仪及目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可疑桩段进行逐根检测,绘制锈蚀分布图,并记录每根桩的编号、位置、锈蚀深度、长度及所处工况。同时,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地下水pH值、氯离子含量等环境因素,分析锈蚀成因,判断是否为局部腐蚀或整体性劣化。
针对不同锈蚀程度和工程阶段,应采取差异化的处理策略。对于轻度锈蚀(锈蚀深度小于15%),可采用表面处理加防腐涂层修复的方式。具体操作包括:先用钢丝刷或喷砂工艺清除浮锈和松散氧化层,露出金属本体;然后涂刷富锌底漆作为阴极保护层,再覆盖环氧云铁中间漆和聚氨酯面漆,形成多层防护体系。此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仍在服役但需延长寿命的钢板桩。
对于中度至重度锈蚀(锈蚀深度达20%-40%)的桩体,单纯防腐已不足以保障结构安全,必须考虑补强或替换。一种常见做法是在原桩外侧焊接辅助钢板或H型钢进行外包加固,增强其抗弯和抗剪能力。该方法施工相对简便,可在不拆除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完成,特别适用于基坑已开挖、周边土体不稳定的情况。若锈蚀集中在锁口部位导致止水功能失效,还可加设止水带或注浆封堵,防止渗漏引发次生灾害。
当锈蚀深度超过原厚度40%,或出现穿孔、断裂等严重损伤时,应果断进行局部更换。此时需制定详细的拆换方案,包括临时支撑设置、旧桩拔除顺序、新桩沉桩工艺及焊接连接质量控制等。值得注意的是,新更换的钢板桩宜选用更高耐腐蚀等级的材料,如经过热浸镀锌处理或采用耐候钢(如Q355NH),并在锁口处涂抹专用防腐润滑脂,提升整体耐久性。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安全管控不容忽视。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设置警戒区域,防止因桩体突然失稳造成坍塌事故。特别是在拔桩或切割作业时,需配备专业起重设备和监测仪器,实时监控邻近结构的位移与应力变化。同时,所有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佩戴防护装备,严格遵守高空作业与动火作业的安全规程。
从长远来看,预防胜于治理。建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建立钢板桩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健康监测,尤其是在雨季或地下水活跃期加强巡查。对于长期暴露在外的临时结构,应提前规划防腐方案,避免“重施工、轻维护”的现象。此外,可探索应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关键桩体的应力、变形和腐蚀速率的实时监控,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综上所述,广州白云区拉森钢板桩锈蚀超标问题虽具挑战性,但通过科学检测、分类处置、精准修复与长效管理,完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保障工程安全。这不仅体现了工程技术的专业性,也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运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监测技术的进步,拉森钢板桩的应用将更加安全、可持续,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