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白云区管廊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深基坑支护的重要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中。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多工种交叉作业、机械设备调度不协调、现场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拉森钢板桩施工与其他工序之间的协同作业效率偏低,严重影响了整体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如何有效提升该环节的协同作业效率,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应从施工组织设计层面进行优化。在项目前期,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明确拉森钢板桩施工与土方开挖、降水、支撑安装等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时间衔接。通过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模拟整个施工流程,提前发现潜在的冲突点和瓶颈环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工序安排。例如,利用BIM进行4D模拟(即三维+时间维度),可清晰展示各阶段施工顺序和机械运行路径,避免因盲目施工造成的窝工和返工现象。
其次,强化现场协调机制是提升协同效率的核心。施工现场往往涉及打桩机、挖掘机、吊车、运输车辆等多个作业单元,若缺乏统一指挥,极易造成设备闲置或相互干扰。建议设立专职的“协同调度小组”,由项目经理牵头,涵盖技术、安全、设备、劳务等各方负责人,每日召开短会,动态调整作业计划,及时解决现场突发问题。同时,推广使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设备位置、运行状态和人员分布,实现信息共享与快速响应,提高决策效率。
再者,优化机械设备配置与作业流程也至关重要。拉森钢板桩施工对打桩机械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若设备老化或匹配不当,将直接影响沉桩质量和速度。应优先选用高频液压振动锤配合履带式打桩机,提升沉桩效率并减少噪音扰民。同时,合理规划钢板桩堆放区域和打桩路线,尽量减少机械移动距离和转向次数。在与其他工序衔接方面,可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模式,将基坑划分为若干施工段,依次完成钢板桩施工、土方开挖、内支撑安装等工序,形成连续作业流,避免全线铺开导致资源分散。
此外,加强人员培训与标准化作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许多协同效率低下的问题源于作业人员对工艺流程不熟悉或操作不规范。应对所有参与施工的技术员、机械操作手、起重工等进行系统培训,重点讲解拉森钢板桩施工与其他工序的接口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推行标准化作业手册,明确每道工序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点和验收标准,确保各班组之间交接顺畅、责任清晰。例如,在钢板桩合拢前,必须提前测量偏差并调整后续桩位,避免最后一根桩无法闭合而影响整体进度。
最后,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将协同作业效率纳入项目管理KPI体系,定期对各施工班组和协作单位的工作效率、配合度进行评估,并与奖惩挂钩。对于表现优异的团队给予物质奖励或通报表扬,激发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屡次延误工期或造成窝工的责任方,则应严肃追责,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综上所述,提升广州白云区管廊工程中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协同作业效率,需要从技术手段、管理机制、资源配置和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和制度化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各工序无缝衔接、高效运转,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市政工程的施工协同水平必将迈上新台阶。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