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黄埔区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围堰支护结构,因其施工便捷、止水性能良好、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泵站建设等工程中。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不规范或接缝处理不当,常常出现拉森钢板桩围堰衔接处漏水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基坑的安全稳定,还可能导致周边地层沉降、地下水流失,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如何有效封堵拉森钢板桩围堰衔接处的漏水,成为施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明确漏水产生的主要原因。在黄埔区的地质条件下,常见的是粉砂层、淤泥质土和砂砾层交替分布,渗透性较强。当拉森钢板桩打入时,若桩体之间咬合不紧密,或因打桩过程中产生偏斜、变形,导致锁口(即桩与桩之间的连接部位)未能完全闭合,便容易形成渗水通道。此外,施工中若未对锁口进行充分清理或涂抹止水材料,也会降低其密封性能。更严重的情况是,部分区域存在孤石或硬夹层,导致钢板桩无法连续贯入,形成断点,从而造成集中渗漏。
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预防为主、封堵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在施工前期,应加强地质勘察,合理设计钢板桩的入土深度和布置形式,确保其穿透透水性强的土层并进入相对稳定的持力层。同时,选用质量合格的拉森钢板桩,进场前严格检查锁口的完整性和直线度,避免使用变形或锈蚀严重的桩体。在打桩过程中,采用导向架控制垂直度,确保每根桩准确对接,减少错位和倾斜。对于锁口,可在插打前均匀涂抹专用的锁口止水膏(如沥青类或聚合物基材料),增强其密封性能。
一旦发现围堰衔接处出现漏水,应立即根据渗漏程度和位置采取相应的封堵措施。对于轻微渗水,通常表现为细小水流或潮湿痕迹,可采用外部注浆法进行处理。具体做法是在漏水点外侧钻孔,埋设注浆管,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或聚氨酯化学浆液。这类浆液具有凝结时间短、膨胀性强的特点,能够快速填充缝隙并形成防水屏障。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3~0.5MPa之间,避免过高压力破坏桩体结构。
当渗漏量较大,出现明流或带砂涌水时,则需采取更为强力的封堵手段。此时可结合“内侧封堵+外侧加固”的方式。在围堰内侧,用棉纱、麻丝、木楔等临时材料塞入锁口缝隙,减缓水流速度;随后在外部采用高压旋喷桩或袖阀管注浆技术,形成一道连续的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通过旋转喷射水泥浆切割土体并混合成桩,能有效封闭深层渗流路径,尤其适用于砂层较厚的区域。而袖阀管注浆则可通过分段控制注浆范围,精准处理局部薄弱点。
在特殊情况下,如漏水点位于水下或难以接近的位置,可考虑采用水下封堵技术。例如,使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袋或速凝型水下密封胶进行投掷封堵,或派遣潜水员进行人工填塞作业。此外,还可配合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内外水头差,从而降低渗流压力,为后续封堵创造有利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封堵作业完成后,必须持续监测围堰的稳定性及渗漏情况。可通过布设水位观测井、测斜仪和渗压计等设备,实时掌握基坑内外的水力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补强处理,防止问题复发。
综上所述,广州黄埔区水利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围堰衔接漏水的封堵,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它不仅依赖于科学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更需要在问题发生后迅速响应、精准施策。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强化过程管控、灵活运用多种封堵技术,才能有效保障围堰的整体止水效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高效推进。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拉森钢板桩围堰的防渗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城市水利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