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工程、河道整治及地下管廊施工等场景。广州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对拉森钢板桩的应用尤为普遍。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现场操作不规范,时常出现支撑拆除顺序错误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支撑拆除顺序错误,必须立即采取科学、系统的纠正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
支撑拆除顺序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按照规范要求,拉森钢板桩支护体系中的内支撑应遵循“由下至上、逐层拆除”的原则,即先拆除最底层支撑,随后依次向上拆除,同时配合回填土方或结构施工来及时补强侧向支撑力。若施工人员误将上层支撑提前拆除,而下层支撑尚未完成受力转换,会导致钢板桩承受过大的侧向土压力,极易引起桩体变形、倾斜甚至坍塌,严重时可能造成周边建筑物沉降、道路开裂或地下管线破裂。
当发现支撑拆除顺序错误时,首要任务是立即停止后续拆除作业,并对当前基坑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进行现场勘查,利用监测数据(如桩体位移、支撑轴力、周边地表沉降等)分析当前结构的受力状况和潜在风险。必要时可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补充监测,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在确认存在安全隐患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加固方案。常见的纠正措施包括:第一,在已暴露且缺乏支撑的区域加设临时支撑。可采用钢管支撑或型钢支撑,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于钢板桩上,形成临时受力体系,防止进一步变形。第二,若基坑底部已完成结构施工,应加快底板混凝土浇筑进度,使其尽早形成整体刚度,分担侧向荷载。第三,对于尚未回填的区域,应及时开展分层回填压实作业,优先回填砂石或级配良好的土料,增强被动区抗力,减小主动土压力对桩体的影响。
此外,还需对原施工方案进行复核与优化。设计单位应根据实际工况重新验算各阶段的受力情况,调整支撑拆除顺序,并明确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和技术参数。修正后的方案需经专家论证并通过审批后方可实施。在整个纠正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化监测,确保每项措施实施后的结构响应处于可控范围。
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施工单位应强化技术交底与过程管控。在支撑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交底,明确拆除顺序、时间节点、配合工序及应急预案。同时,建立“拆除令”制度,即每一层支撑的拆除必须由监理工程师签发书面指令,确认具备拆除条件后方可执行。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各支撑编号及计划拆除时间,便于监督与追溯。
从管理层面看,应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落实“谁施工、谁负责,谁签字、谁担责”的原则。对于因人为失误导致的重大施工偏差,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建议推广BIM技术和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通过三维模拟预演支撑拆除流程,提前识别冲突与风险点,提升施工组织的科学性与预见性。
总之,广州番禺区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密集的城市空间,更应重视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支撑拆除顺序虽看似简单,实则关乎整个基坑工程的安全命脉。一旦出现错误,必须果断采取技术补救措施,结合监测数据动态调整策略,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杜绝侥幸心理。唯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才能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顺利推进,为番禺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