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番禺市桥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深基坑支护的重要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排水系统及基础施工中。其优势在于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基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项目出现了拉森钢板桩施工不符合产业园相关技术标准的情况,影响了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因此,如何科学识别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首先,需要明确“不符合产业园标准”的具体表现。根据《广州市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规范》及相关技术规程,拉森钢板桩施工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桩体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150;桩与桩之间的咬合必须严密,不得出现明显渗漏;打桩深度应达到设计标高,且入土深度需满足抗拔和抗倾覆稳定性要求;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和沉降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对周边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若实际施工中存在桩体倾斜、接缝漏水、打桩不到位或对邻近设施产生过大扰动等问题,则可判定为不达标。
造成施工不达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地质勘察数据不充分或不准确,导致设计参数与现场实际不符,影响打桩方案的合理性。其二,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设备或操作人员经验不足,导致打桩过程中出现偏移或损坏桩体。其三,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偏差。其四,工期紧张导致赶工现象严重,忽视了工艺流程的规范性。此外,部分项目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不合格的钢板桩材料,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调整:
第一,全面开展现场检测与评估。 对已施工的拉森钢板桩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桩体垂直度测量、咬合情况探查、渗漏点定位以及承载力测试。可采用全站仪、超声波检测仪等专业设备获取精确数据,并结合地质雷达扫描判断地下桩体完整性。对于存在明显缺陷的区域,应立即标记并制定补强或更换方案。
第二,优化施工工艺与技术方案。 根据检测结果重新评估原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若地质条件复杂,应考虑增加导向架以提高打桩精度,或采用静压植桩机替代传统锤击方式,减少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漏水严重的接缝部位,可采用高压注浆或外部包裹止水带的方式进行封堵。必要时,可在钢板桩内侧增设内支撑或锚索结构,提升整体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第三,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与监督。 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分工,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监理单位应全程旁站监督打桩作业,确保每根桩的打入深度、垂直度和咬合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建立施工日志和影像资料档案,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第四,强化材料质量控制。 所有进场的拉森钢板桩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第三方检测报告,重点检查钢材强度、锁口尺寸及防腐涂层厚度。严禁使用锈蚀严重、锁口变形或焊接修补过的旧桩。对于关键节点工程,建议优先选用U型或Z型高性能钢板桩,以增强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
第五,完善应急预案与后期维护机制。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基坑渗水加剧、地面沉降异常等,应提前制定应急响应预案,配备抽水泵、沙袋、应急支撑等物资。工程交付后,仍需定期巡查钢板桩状态,特别是在雨季或周边有动土作业时,防止因长期腐蚀或外力作用导致结构失效。
综上所述,广州番禺市桥产业园拉森钢板桩施工若不符合标准,不能简单地“一拆了之”或“带病运行”,而应通过科学检测、技术优化、管理强化和制度保障等多维度手段进行系统整改。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园区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为后续产业项目的顺利入驻和运营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城市开发中,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推动工程建设向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