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花都区炭步镇的旧村改造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工程推进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中,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的重要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地下空间开挖、河道整治及地基加固等施工场景。然而,在近期炭步某旧村改造项目的验收过程中,部分区域的拉森钢板桩施工未能通过相关部门的质量验收,暴露出一系列技术与管理问题。面对验收不通过的情况,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整改,成为当前项目推进中的重点任务。
首先,必须明确验收未通过的具体原因。根据现场核查与专家评审意见,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钢板桩打入深度不足,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导致整体支护结构稳定性不足;二是相邻钢板桩之间的咬合不严密,存在明显缝隙,影响止水效果,易引发基坑渗漏甚至坍塌风险;三是施工过程中垂直度控制不到位,出现偏斜现象,造成结构受力不均;四是部分区域未按规范进行锁口润滑和接头处理,增加了施工难度并降低了耐久性;五是施工记录与监测数据不完整,缺乏有效的过程质量追溯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整改工作应遵循“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系统治理”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第一,对于打入深度不足的钢板桩,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复勘,结合地质勘察报告重新评估土层承载能力,并采用静压或振动锤补打的方式,确保桩体深入稳定土层,满足设计抗拔与抗滑移要求。必要时可增设锚杆或内支撑结构,提升整体支护体系的安全系数。
第二,针对咬合不严的问题,应全面排查所有已施工桩体的连接状态。对存在明显缝隙的接头部位,优先采用高压注浆工艺进行封堵,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以增强止水性能。同时,在后续施工中严格执行锁口清洁与润滑程序,使用专用油脂涂抹锁口,确保插桩顺畅、咬合紧密。对于严重错位或变形的桩段,应果断拆除并重新施打,杜绝“带病运行”。
第三,垂直度偏差问题需从设备校准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入手。整改期间应对打桩机械进行全面检修,特别是导杆系统的垂直度调节装置,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在施工过程中引入全站仪或激光测斜仪进行实时监控,每打入一根桩即测量其倾斜角度,一旦发现偏差超过规范允许值(通常为1%桩长),立即停止作业并调整机械姿态。此外,合理安排打桩顺序,避免因土体挤压导致邻近桩体偏移。
第四,强化施工过程资料管理。整改单位须建立健全施工日志、材料检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第三方监测数据档案,做到“一桩一档”,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特别要加强对沉降、位移、地下水位等关键参数的动态监测,设置预警阈值,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第五,加强人员培训与现场监管。组织施工、监理及技术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培训,重点讲解拉森钢板桩施工规范、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提升一线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增加现场巡查频次,落实“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最后,整改完成后应由原验收单位组织复验,提交完整的整改报告和技术支撑材料。只有在各项指标均满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及相关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认定整改合格,允许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炭步旧村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拉森钢板桩作为基础工程的“生命线”,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安危。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此次整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杜绝形式主义和侥幸心理,真正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旧村改造项目顺利推进,为花都区的城市化进程注入坚实动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