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花都区的市政工程、基坑支护及河道整治等建设项目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围护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支护、临时挡土墙和防渗墙施工中。由于单根拉森钢板桩长度有限,实际施工中常需通过接桩延长其深度以满足设计要求。而接桩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其中焊接工艺尤其是焊缝高度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因此,必须从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现场操作和检测验收等多个环节严格把控,确保接桩焊接质量符合规范标准。
首先,在材料准备阶段,应选用与原桩材质相匹配的钢材进行接桩。通常采用Q235或Q345等级的热轧钢板作为连接板或对接补强材料,确保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与原拉森钢板桩一致。焊条应根据母材类型选用相应型号的低氢型焊条(如E4315或E5015),并按规定烘干处理,防止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同时,所有参与焊接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备相应的焊接资质,熟悉相关技术规程。
在接桩前,应对原桩端部进行彻底清理,去除锈迹、油污、水分及其他杂质,保证焊接面清洁干燥。对接部位宜采用坡口焊接形式,常见的有V型或X型坡口,坡口角度控制在60°±5°,钝边厚度为1~2mm,以确保焊缝熔透深度。对于不同规格或厚度差异较大的钢板桩接长,应设置过渡段,避免应力集中。接桩时应保持上下桩体轴线对齐,错边量不得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2mm,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100以内。
焊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焊接工艺参数。推荐采用多层多道焊方式,打底层使用较小电流(约120~140A)确保根部熔合良好,填充层和盖面层适当提高电流(150~180A),但应避免过热导致变形。每道焊缝完成后需清渣检查,确认无裂纹、未熔合、咬边等缺陷后再进行下一道焊接。特别注意角隅部位和锁口附近区域,这些位置易出现焊接死角,应加强预热和操作技巧,防止开裂。
焊缝高度是衡量接桩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及相关行业标准,对接焊缝的有效焊缝高度不得小于母材厚度,且外观成型应均匀饱满,余高控制在0~3mm之间。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应不小于较薄板件厚度的0.7倍,并满足设计图纸要求。例如,当钢板厚度为12mm时,角焊缝焊脚尺寸不应小于8.4mm,实际施工中建议取9~10mm以留有安全裕度。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弧坑、夹渣、气孔等明显缺陷,咬边深度不得超过0.5mm,总长度不超过焊缝全长的10%。
完成焊接后,应进行必要的焊后处理。对于重要工程或高应力区域,建议采取保温缓冷措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及时清除飞溅物和药皮,对焊缝区域进行防锈涂装,防止腐蚀影响长期性能。
质量检验方面,除目视检查外,还应结合超声波探伤(UT)或磁粉探伤(MT)对关键焊缝进行无损检测,抽检比例不低于20%,必要时全检。对于一级焊缝,要求达到Ⅱ级合格标准;二级焊缝达到Ⅲ级即可。发现不合格焊缝须返修,同一位置返修不得超过两次,否则应更换构件。
此外,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台账,记录每道接桩的编号、焊接时间、操作人员、工艺参数及检测结果,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监理单位应加强旁站监督,确保各项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在广州花都区各类涉水、软土地基或深基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接桩焊接的质量直接决定支护体系的安全可靠性。只有从材料、工艺、操作到检测各环节层层把关,尤其重视焊缝高度这一核心参数的控制,才能有效提升接桩的整体性能,保障施工安全与结构耐久性,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