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的背景下,白云区综合管廊工程作为城市地下空间高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其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支护和临时围护结构的施工工艺,在管廊工程中承担着止水、挡土和支撑等多重功能。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以及多工序交叉作业频繁,拉森钢板桩在与其他施工环节协同衔接过程中极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明确并落实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对于保障整体工程安全与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与方案优化是确保协同施工质量的基础。在进入现场施工前,必须对地质勘察报告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地下水位、土层分布及承载力等关键参数。针对白云区部分区域软土层较厚、地下水丰富等特点,应合理选择拉森钢板桩的型号(如常用SP-IV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验算其抗弯、抗剪及抗倾覆能力。同时,需结合管廊主体结构设计,优化钢板桩的打入深度、间距及咬合方式,避免因变形过大影响后续结构施工。此外,应组织多方技术交底,明确打桩顺序、接头处理、监测布点等细节,确保各参建单位理解一致、执行统一。
其次,打桩过程中的精准控制是保障衔接质量的核心环节。拉森钢板桩的垂直度、平面位置及咬合紧密性直接影响止水效果和整体稳定性。施工中应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实时监控桩体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150以内;平面定位误差不得超过±30mm。特别是在转角、节点或与其他支护结构(如混凝土灌注桩、内支撑)交汇处,更需精细操作,防止错位导致渗漏通道形成。对于接头部位,应优先采用工厂预制锁口,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清洁与润滑处理,确保咬合严密。若遇硬质障碍物导致无法正常下插,严禁强行锤击,应采取引孔或局部切割等方式处理,避免桩体扭曲或锁口损坏。
第三,与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的时序协调是实现无缝衔接的关键。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后,须待其形成完整闭合围护体系并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2m,且应及时安装内支撑或锚索,防止侧向位移累积。在管廊底板浇筑前,应对钢板桩内侧进行清淤与找平处理,必要时设置垫层或防水层,确保结构底面平整、无杂物。当管廊侧墙施工至与钢板桩接触区域时,应注意预留合理的操作空间,并在拆模后及时进行背填或注浆回填,减少空隙引发的不均匀沉降风险。
第四,全过程监测与动态反馈机制不可或缺。在协同施工期间,应建立包括桩顶水平位移、深层土体位移、地下水位、支撑轴力在内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尤其在邻近既有建筑或重要管线区域,监测频率应加密至每日不少于两次。一旦发现位移速率突增或超出预警值,应立即暂停施工,组织专家会商并启动应急预案。例如,可通过增设临时支撑、加快结构封闭速度或实施跟踪注浆等措施进行干预,确保风险可控。
最后,后期拆除与场地恢复阶段的质量管理也不容忽视。当管廊结构具备足够自稳能力后,方可按逆作法顺序逐步拆除内支撑并拔除钢板桩。拔桩过程中应同步进行注浆填充,防止地层脱空引起地面沉降。对于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检查锁口完整性与表面腐蚀情况,分类存放以便后续工程调用。
综上所述,广州白云区管廊工程中拉森钢板桩的协同施工衔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前期策划、过程实施、动态监测与后期处置等多个维度。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精细化的施工管理以及高效的多方协作,才能有效规避常见质量通病,提升整体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平,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高质量开发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