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建筑工地作为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的特殊场所,其防疫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州越秀区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其中拉森钢板桩施工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等项目中。这类工程往往工期紧凑、作业环境复杂,人员交叉频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并重,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越秀区拉森钢板桩项目在防疫措施落实中的实际效果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防疫责任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措施落地的前提。越秀区各施工单位普遍建立了“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防疫管理机制,明确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等各级岗位的防疫职责。通过制定详细的防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实现从进场登记、健康监测到突发情况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特别是在拉森钢板桩施工期间,由于涉及吊装、焊接、打桩等多工种协同作业,人员流动频繁,项目部严格执行“一人一档”管理制度,所有进场人员必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完成“穗康码”和行程卡查验,确保源头可控。
其次,现场防控措施的精细化执行是防疫成效的关键。施工现场普遍设立专用出入口,配备自动测温门、消毒通道和临时隔离区。每日开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问询,并做好记录台账。针对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密闭空间作业或夜间加班等情况,项目部加强通风管理,合理安排作业班次,避免人员过度聚集。同时,在材料堆放区、办公区、生活区等重点区域,定时开展环境消杀,特别是对共用工具、机械设备操作把手、安全帽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重点清洁,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再者,防疫物资的充足储备与规范使用也是保障措施可持续的重要支撑。越秀区各项目均按照标准配齐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免洗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并建立动态补充机制。项目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物资使用情况,确保一线工人能够及时领取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此外,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广播提示、组织专题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作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例如,在某地铁配套基坑支护项目中,施工单位专门组织了“防疫+安全”双主题晨会,结合拉森钢板桩施工特点,讲解如何在佩戴安全帽的同时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因操作不便而忽视防护。
在确保防疫工作到位的同时,工程质量的把控同样不容忽视。拉森钢板桩施工对垂直度、咬合精度、入土深度等技术参数要求极高,任何因防疫管理疏漏导致的人员缺岗或工序中断,都可能影响整体施工质量。为此,越秀区多个项目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如采用智慧工地平台实时监控人员进出、健康状态及施工进度,实现防疫与生产数据联动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自动预警,管理人员可迅速调整施工计划,调配备用班组,确保关键工序连续推进。同时,监理单位加强旁站监督,重点核查钢板桩的焊接质量、锁口密封性及支撑结构稳定性,杜绝因赶工或管理松懈引发的质量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监管部门的督导作用在推动防疫与质量双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越秀区住建部门联合卫健、街道等单位,定期开展联合巡查,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工地一线,检查防疫台账、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情况,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于存在问题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形成有效震慑。部分项目还被列为“防疫示范工地”,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先进做法,带动区域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广州越秀区在拉森钢板桩施工项目中,通过健全责任体系、细化防控举措、强化物资保障、融合智慧管理以及加强监管督导,实现了防疫措施的有效落实与工程质量的稳定可控。实践表明,只有将疫情防控融入日常施工管理全过程,做到防疫不松劲、质量不降标,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与城市发展的双赢局面。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越秀区应继续优化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建筑工地防疫工作向标准化、智能化、长效化方向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安全屏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