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番禺区的市政工程、基坑支护及地下结构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临时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开挖、河道整治、地铁建设等项目。随着主体结构施工完成,钢板桩支撑系统的拆除成为关键环节。若拆除顺序不当或质量控制不严,极易引发基坑失稳、周边建筑物沉降甚至安全事故。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拉森钢板桩支撑拆除顺序,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是确保工程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实施钢板桩支撑拆除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首先,应由设计单位出具明确的支撑拆除方案,包括拆除顺序、分段长度、回填要求及监测措施等。施工单位需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其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等相关规范要求。其次,应全面检查基坑内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确认底板、侧墙、中板等结构已达到设计强度,并完成必要的传力带设置,满足“先换撑、后拆撑”的基本原则。此外,还需提前布置好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倾斜等监测点,建立实时监测系统,为拆除过程提供数据支持。
拉森钢板桩支撑系统的拆除必须遵循“分层、对称、均衡、缓慢”的原则,严禁一次性大面积拆除或跳跃式拆除。通常情况下,拆除顺序应自下而上、由内向外逐步进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底层支撑拆除:当基坑底部结构(如底板)已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可开始拆除最下层支撑。拆除前应确认换撑结构(如混凝土传力带或钢围檩)已施工完毕并具备承载能力。拆除时应采用对称方式进行,先拆中间段,再向两侧推进,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中层支撑拆除:在上部结构(如中板)施工完成后,方可拆除中层支撑。此阶段需特别注意支撑轴力释放的均匀性,建议采用同步松动千斤顶或切割方式逐步卸载,防止突然失力导致围护结构变形加剧。
顶层支撑及冠梁拆除:顶层支撑拆除应在基坑回填至一定高度后进行,以减少暴露时间。冠梁拆除宜采用分段破碎法,避免整体断裂影响整体稳定性。
钢板桩拔除:支撑系统全部拆除后,方可进行钢板桩的拔除作业。拔桩应从受力较小区域开始,采用振动锤配合静压设备,控制拔桩速度,防止土体扰动过大。拔桩过程中应同步进行注浆或回填,以补偿土体损失,减少地面沉降。
为确保拆除过程的安全与质量,必须严格落实以下控制措施:
结构强度验证:每道支撑拆除前,必须提供相应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的75%以上强度,重要部位应达到100%。
监测数据指导施工:拆除期间应实行24小时动态监测,重点关注围护结构侧向位移、支撑轴力变化、周边地表沉降等参数。一旦监测值接近预警值,应立即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
作业人员培训与交底:所有参与拆除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项安全技术交底,熟悉拆除流程、应急预案及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的吊装、切割、振动锤等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性能良好。高空作业时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安全网,防止坠物伤人。
环境保护措施: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和振动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特别是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拆除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确保在突发情况(如围护结构裂缝、支撑断裂)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拆除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场地原貌,并对基坑进行最终回填与压实,确保地基稳定。同时,整理全过程监测数据和技术资料,形成完整的施工档案,为后续工程验收和责任追溯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广州番禺区拉森钢板桩支撑的拆除是一项技术性强、风险高的系统工程。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科学制定拆除顺序,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才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和城市公共安全。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