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港口工程建设与维护过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围护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广州黄埔老港的码头加固、航道疏浚及临时围堰施工中。由于黄埔老港地处珠江入海口,受潮汐影响显著,每日两涨两落的潮位变化对施工作业安排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在拉森钢板桩打设、接长、拔除等关键工序中,必须结合潮汐规律科学规划作业时间,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效率。
首先,潮汐作业的时间窗口是决定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黄埔老港的日均潮差约为1.5至2.5米,高潮位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为2至3小时。因此,在进行钢板桩沉桩作业时,应优先选择低潮位前后进行定位与导向架安装,利用退潮后露出的滩面或浅水区开展测量放样和导梁架设。而在高潮来临前的涨潮阶段,则是实施振动锤打桩的最佳时机,此时水深增加,浮吊船和打桩船具备良好的作业条件,能够有效减少阻力,提高沉桩垂直度和贯入效率。
其次,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整个潮汐周期。在低潮时段,技术人员需完成钢板桩轴线复核、锁口清理及相邻桩体对接检查,确保锁口无变形、无杂物堵塞,避免因连接不严导致漏水或应力集中。同时,应利用低潮期对已施工段进行初步质量评估,包括桩体倾斜度检测、焊缝完整性检查以及围堰整体稳定性观测。一旦发现偏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如垂直度偏差大于1%),应及时在下一轮潮汐作业中进行纠偏处理。
再者,材料运输与设备调度必须与潮汐节律紧密配合。大型打桩船、浮吊和运输驳船的进出港时间需提前与海事部门协调,避开潮位过低导致的搁浅风险。一般建议在潮高达到基准面以上1.8米时启动船舶靠泊作业,确保航道水深满足通航要求。此外,钢板桩的现场堆放应选择地基稳固、排水良好的区域,并设置防滑移措施,防止因潮水浸泡造成地面软化引发倾覆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珠江口咸淡水交汇,水中含沙量高,长期浸泡易导致钢板桩表面腐蚀。为此,在施工期间应尽量缩短单根桩体暴露在水气交界带的时间,优先完成连续施打,减少中间停顿。对于需要分段施工的区域,应在每日作业结束前将最后一根桩打入泥面以下至少2米,形成临时封闭结构,防止水流冲刷引起桩间土体流失。
质量管理还体现在监测体系的建立上。建议在施工全过程布设沉降观测点和位移监测仪,特别是在高潮位和强风浪期间加强数据采集频率。通过实时监控围堰结构的变形情况,可及时预警潜在失稳风险。同时,应建立潮汐数据库,收集近30天的潮位曲线、流速流向及气象信息,结合BIM技术模拟不同潮况下的施工可行性,优化作业计划。
最后,人员组织与应急预案也需围绕潮汐节奏展开。施工班组应实行“潮汐轮班制”,根据每日潮时调整作息时间,确保在黄金作业窗口内投入充足人力。同时,项目部须制定针对突发退潮延误、设备故障或极端天气的应急响应机制,储备足够的备用桩体和快速连接构件,以便在潮位回升前完成紧急封堵。
综上所述,广州黄埔老港在拉森钢板桩施工中,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潮汐规律,将潮汐作为核心变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只有科学安排作业时段,精细把控各环节质量要点,强化动态监测与应急管理,才能在复杂水文条件下实现钢板桩工程的安全、优质与高效推进。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现代港口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