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施工与基坑支护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挡土和止水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广州增城区的市政、地铁、地下管廊等工程项目中。由于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雷雨天气频繁,防雷安全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防雷测试,以确保其接地性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防雷安全质量,因此,掌握影响测试数据准确性的关键质量要点至关重要。
首先,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数据准确的基础。在开展防雷测试之前,必须对拉森钢板桩的整体连接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桩体之间通过锁口实现良好的电气连通。若存在锈蚀、油污或锁口松动等问题,将导致电阻增大,影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此外,应确认钢板桩与主接地网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焊接点是否饱满、无虚焊,必要时需使用砂纸打磨接触面,去除氧化层,以降低接触电阻。同时,测试仪器的选择也极为关键,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并在使用前完成校准,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其次,测试环境的控制对数据准确性具有显著影响。广州增城区地势多变,部分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湿度大,容易导致接地电阻值偏低;而在干燥季节或回填土未充分压实的情况下,土壤电阻率升高,测试值可能偏高。因此,测试应在天气稳定、无降雨至少48小时后进行,避免因土壤含水量突变造成数据波动。同时,应避开强电磁干扰源,如高压线路、大型机械设备运行区域,防止外部电流对测试信号产生干扰。测试过程中,辅助电极(电流极和电位极)的布设位置也需科学规划,通常要求电流极距离被测接地体不小于40米,电位极位于两者之间约62%处,且三者呈直线排列,避免地形起伏或金属构筑物的影响。
第三,测试方法的规范性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的核心环节。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为三极法(即电位降法),操作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执行步骤,确保接线正确、电极打入深度足够(一般不小于50厘米),并保持电极与土壤紧密接触。在读数过程中,应等待数值稳定后再记录,避免因瞬时波动导致误判。对于多个钢板桩组成的连续墙体,建议分段测试并取平均值,同时标注每个测点的具体位置,便于后期数据分析与追溯。若发现某点电阻值异常偏高,应立即排查是否存在断点、腐蚀或连接不良等问题,不得简单剔除“异常值”而不分析原因。
此外,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样不可忽视。测试工作应由具备防雷检测资质的技术人员承担,熟悉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测试过程中应如实填写原始记录,包括测试时间、地点、环境温湿度、仪器型号、测点编号及实测值等信息,并由两人以上共同确认签字,杜绝人为篡改或估算数据的行为。所有资料应归档保存,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
最后,测试后的数据分析与整改闭环管理也是提升整体质量的关键。当测试数据显示接地电阻超过设计要求(通常不大于10Ω)时,应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记录,分析超标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如增设垂直接地极、外延水平接地带或使用降阻剂等。整改完成后须重新测试,直至达标为止。同时,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在施工周期较长的项目中定期复测,尤其在经历暴雨或地质变动后,及时评估防雷系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广州增城区拉森钢板桩防雷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受多重因素影响,涵盖前期准备、环境控制、方法规范、人员能力和后续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严格把控每一个质量要点,才能确保测试结果真实反映工程实际状况,为施工现场提供可靠的防雷安全保障,进而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高效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