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市政、地铁、基坑支护等工程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可重复利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围护工程。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并落实签字确认流程,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以下是关于广州海珠区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技术交底及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
技术交底是施工前的一项关键管理环节,其目的在于将设计意图、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信息准确传达至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在广州海珠区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如淤泥质土、高地下水位),拉森钢板桩施工面临较大的沉桩难度和变形风险,因此技术交底必须做到内容全面、层次分明、责任到人。
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参与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机械操作手及班组长等。交底完成后,所有参会人员须在《技术交底记录表》上签字确认,确保“谁交底、谁接受、谁负责”的闭环管理机制落实到位。
设计参数与施工图纸说明
明确拉森钢板桩的型号(常见为SP-IV型)、长度、入土深度、桩间距及布置形式;结合地质勘察报告,说明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软土层厚度与承载力情况。同时,强调冠梁、支撑系统的设计要求,确保整体支护体系稳定。
施工工艺流程
详细讲解打桩流程:测量放线 → 导向架安装 → 钢板桩起吊就位 → 振动锤施打 → 接长焊接(如有)→ 相邻桩咬合检查 → 冠梁施工 → 支撑安装。重点强调钢板桩垂直度控制(偏差≤1%)、相邻桩咬口紧密性以及防止偏移的技术措施。
机械设备选型与操作要求
根据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振动锤型号(如DZ45/DZ60),并配备履带吊机。明确设备进场验收标准,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或超负荷运行设备。
质量控制标准
安全文明施工与应急预案
强调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保护措施,设置监测点进行位移与沉降观测;制定突发涌水、塌方、机械故障等情况的应急响应预案;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做好警示标识与夜间照明。
技术交底签字不仅是程序性要求,更是责任追溯的重要依据。在广州海珠区多个重点项目中,因未严格落实签字制度导致责任不清、问题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必须做到:
材料进场验收
拉森钢板桩进场需提供出厂合格证、材质检测报告,现场抽检数量不少于总量的5%,重点检查断面尺寸、锁口光滑度及防腐涂层完整性。
施工过程巡查
质检员每日巡检,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复核桩位与垂直度;对每根桩建立施工台账,记录打桩时间、深度、异常情况等。
第三方监测配合
委托具备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支护结构侧向位移、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数据每日上报,发现预警值立即停工排查。
隐蔽工程验收
在冠梁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完成后,组织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在广州海珠区的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中,拉森钢板桩的应用日益广泛。只有通过规范的技术交底、完整的签字确认、严格的工序控制和持续的过程监管,才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各参建单位应牢固树立“技术先行、质量为本”的理念,推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落地见效,为区域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