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增城区,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以及市政工程中,常常面临高水位带来的施工难题。为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与稳定,拉森钢板桩结合降水措施已成为常见的支护与止水方案。而在这一过程中,合理选择和配置降水机械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系统介绍在广州增城区高水位区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常用的降水机械设备及其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和实际应用要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拉森钢板桩本身具有良好的挡土和止水功能,能够有效形成连续的围护结构,但在高水位地区,仅靠钢板桩难以完全隔绝地下水渗透,尤其是在砂层或粉细砂地层中,仍可能出现渗漏或管涌现象。因此,在钢板桩施工的同时,必须配套实施有效的降水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基坑干燥作业环境,防止边坡失稳和地基承载力下降。
目前,广州增城区高水位区常用的降水机械主要包括轻型井点降水系统、深井降水设备、喷射井点以及真空降水系统等,这些设备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和工期要求灵活选用。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降水方式,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小(一般在1×10⁻³~5×10⁻⁵ cm/s)的地层,如粉质黏土、粉土或细砂层。该系统由井点管、集水总管、真空泵和离心泵组成。施工时,在基坑外围按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通常间距0.8~1.6米),通过真空泵抽吸形成负压,促使地下水经滤管进入井点管,再汇集至总管后由水泵排出。其优点是设备轻便、安装快捷、成本较低,适合中小型基坑工程。但在含水量极高或渗透性强的砂层中,降水效果有限,需与其他方式配合使用。
深井降水则适用于更深的基坑(一般超过6米)或渗透性较强的砂砾层。深井通常采用直径200~300mm的钢管或混凝土管,钻孔深度可达20米以上,井内安装潜水泵进行持续抽水。深井降水单井影响半径大,排水量高,能有效控制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在广州增城区部分地铁站点、地下停车场及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深井降水常作为主要降水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深井布置应避开拉森钢板桩的打设位置,避免相互干扰,并需设置观测井实时监测水位变化,防止过度降水引发周边地面沉降。
喷射井点降水是一种高压抽水技术,适用于渗透系数较低但需要快速降低水位的情况。其原理是利用高压水泵将工作流体送入井点,通过喷射器产生负压,带动地下水上升并排出。喷射井点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大降水深度(可达20米),特别适合在工期紧张、地质复杂的情况下使用。然而,该系统能耗较高,维护复杂,且对水质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增城区的应用相对较少,多用于特殊工况下的应急降水。
此外,真空降水系统(又称真空深井或真空联合降水)近年来在广州地区逐渐推广。该系统在传统深井基础上增加真空装置,通过在井口密封并施加负压,增强地下水向井内的流动速度,显著提升降水效率。尤其在粉细砂层或弱透水层中,真空辅助可使降水周期缩短30%以上,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紧邻建筑物或管线的基坑工程,真空降水因其可控性强、沉降小而更具优势。
在实际施工中,降水机械的选择还需结合拉森钢板桩的布置形式。例如,当采用封闭式钢板桩围堰时,可在内部设置降水井;若为敞开式支护,则宜在外侧布设降水井群,形成“外排内干”的水力屏障。同时,所有降水设备应配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记录,确保运行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增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地下水补给迅速,因此降水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冗余能力,并制定应急预案。施工期间应加强周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沉降监测,防止因地下水位骤降导致地层压缩变形。
综上所述,在广州增城区高水位区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科学配置降水机械是保障工程安全的核心环节。轻型井点、深井、喷射井点及真空降水系统各有特点,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基坑规模和环境要求综合比选。通过合理设计降水方案,优化设备组合,并加强全过程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为后续结构施工创造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