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荔湾区的软土区域,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基坑支护工程日益增多。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土层以淤泥质软土为主,具有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和高含水量等特点,因此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常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临时支护结构。然而,软土区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钢板桩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沉降、位移等变形现象,严重时可能引发基坑失稳、周边建筑物倾斜甚至坍塌等安全事故。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必须对拉森钢板桩进行全过程的沉降监测。为此,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监测机械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针对拉森钢板桩的沉降监测,通常需要结合多种监测手段和设备,以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与实时分析。目前常用的监测机械主要包括全站仪、水准仪、静力水准系统、测斜仪、自动化监测系统以及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
全站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设备之一,具备高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测量功能。在拉森钢板桩沉降监测中,全站仪可用于监测桩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通过设置基准控制点和观测点,定期进行三维坐标测量,能够准确获取钢板桩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形趋势。其优点在于测量范围广、精度高,适用于开阔场地的长期监测。但在软土区,由于地面沉降可能导致基准点本身发生位移,因此需定期校核基准点稳定性。
水准仪则主要用于高程变化的精确测量,尤其适合用于监测钢板桩及周边地表的垂直沉降。在荔湾区软土区,常采用电子水准仪配合铟钢尺进行精密水准测量,其测量精度可达±0.3mm/km,能够有效捕捉微小的沉降变化。水准测量通常沿基坑周边布设沉降观测点,形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受天气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需由专业人员定期施测。
为了实现更连续、高效的监测,静力水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沉降监测中。该系统基于连通器原理,通过多个分布式的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各测点之间的相对高程变化。在拉森钢板桩工程中,可在桩体关键位置安装静力水准仪,实现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其优势在于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特别适用于对变形敏感的软土地基工程。同时,系统可与数据管理平台集成,实现远程监控和预警功能。
此外,测斜仪也是不可或缺的监测设备之一。虽然主要用于监测深层土体或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但其间接反映的土体变形情况对判断沉降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在软土区,钢板桩的沉降往往伴随侧向挤出和土体滑移,测斜仪可通过测量钻孔内测斜管的倾斜角度,分析深层土体的位移趋势,从而辅助判断沉降是否由侧向失稳引起。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监测系统逐渐成为主流。这类系统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如倾角传感器、压力计、应变计等),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在广州荔湾区的实际工程中,已有多个项目采用此类系统对拉森钢板桩进行全天候监测。系统不仅能够自动采集沉降、位移、应力等多维度数据,还可设定阈值报警机制,在变形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发出预警,极大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
最后,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在大范围、长周期的沉降监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在钢板桩顶部安装GNSS接收机,可实现毫米级精度的三维坐标定位,尤其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通视条件差的城区工地。GNSS监测不受地形限制,且可与其他监测手段互补,形成多源数据融合的综合监测体系。
综上所述,在广州荔湾区软土区的拉森钢板桩工程中,沉降监测需依托多种机械设备协同工作。全站仪和水准仪提供基础几何量测,静力水准系统和测斜仪增强对垂直与侧向变形的感知能力,而自动化监测系统与GNSS则推动监测向智能化、实时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软土区基坑监测将更加精准、高效,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开发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