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车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施工安全与经济性尤为关键。土石方工程作为地铁车站施工的基础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后续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软弱地层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成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支护方式。本文将以某城市地铁车站项目为例,详细分析拉森钢板桩支护的施工流程及其成本构成。
该地铁车站位于城市主干道下方,全长约200米,标准段宽度为22米,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5米。地质条件复杂,主要由杂填土、粉质黏土和细砂组成,局部夹有淤泥层,地下水位较高,对基坑支护提出了较高要求。考虑到工期紧、场地狭小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施工单位最终决定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作为临时支护结构。
施工前需完成测量放样、地下管线探测及迁移、场地平整等工作。同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打桩顺序,并对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裂纹、变形等缺陷。
为保证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和直线度,在基坑两侧设置导向架。导向架通常采用型钢焊接而成,高度控制在距地面1.5米左右,间距根据打桩机作业半径调整。
采用履带式液压打桩机进行沉桩作业。打桩顺序一般采用分段推进法,避免因连续施打引起地基隆起或邻近建筑物受损。打桩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桩长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本工程选用长度为18米的拉森Ⅳ型钢板桩。
钢板桩打设完成后,在桩顶设置冠梁以增强整体稳定性。冠梁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安装内支撑系统。本工程采用双道钢支撑,分别布置在距地面3米和9米处,支撑轴力通过预加轴力装置进行调节。
支撑系统完成后,采用分层分段方式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2~3米,严禁超挖。开挖过程中需加强监测,确保支护体系受力均匀,防止出现变形过大或失稳现象。
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垫层、底板、侧墙及顶板等主体结构施工。结构施工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内支撑。
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振动拔桩机将钢板桩逐根拔出。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进行清洗、修复并分类存放,以便下次使用。
拉森钢板桩支护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运输及管理费用等。以下以本工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综上所述,该项目拉森钢板桩支护的总成本约为753万元。若按支护面积计算,单位成本约为2100元/平方米,处于同类工程合理区间。
与传统的SMW工法桩或地下连续墙相比,拉森钢板桩具有施工速度快、便于拆卸、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工期紧张、环保要求高的城市中心区域。此外,由于其标准化程度高,易于采购和调配,也降低了施工组织难度。
然而,拉森钢板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其抗弯刚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开挖深度不超过18米的基坑;在遇到硬岩层或大块石时,打桩难度较大,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在选择支护方案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工程特点综合考虑。
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成熟的基坑支护形式,在地铁车站土石方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与成本控制,不仅保障了施工安全,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拉森钢板桩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