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日益密集的今天,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广州海珠区赤岗这样的城市核心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复杂、建筑物密集、交通流量大,如何在保障地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顺利推进基坑支护工程,成为施工技术中的关键课题。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利用的临时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围护体系中。然而,在临近地铁线路施工时,为避免对既有地铁隧道造成扰动,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避让措施,并借助一系列辅助机械设备协同作业,以确保施工安全与效率。
首先,拉森钢板桩在赤岗地区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该区域地质条件以软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且邻近地铁二号线和八号线的部分区间隧道,最小水平距离不足10米。在此类敏感环境下施打钢板桩,极易因振动、挤土效应或地下水流失引发地铁隧道沉降或变形。因此,传统的高频率振动锤施工方式已不适用,必须引入低扰动、高精度的辅助机械系统。
目前,在广州海珠赤岗项目中,主要采用静压植桩机作为核心辅助设备。静压植桩技术通过液压系统将钢板桩缓慢压入土体,几乎不产生振动和噪音,极大降低了对地铁结构的扰动风险。该设备利用夹持装置固定已打入的钢板桩作为反力基础,通过逐段加压的方式实现连续沉桩,特别适用于城市密集区和地铁保护区内施工。此外,静压植桩机配备高精度导向系统,可实时调整桩体垂直度,确保成排钢板桩的线形整齐,提高整体支护刚度。
除了静压植桩机外,自动化监测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布设于地铁隧道内部及周边地层的自动化全站仪、静力水准仪、光纤传感系统等设备,能够实时采集位移、沉降、倾斜等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控中心。一旦监测值接近预警阈值,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示施工单位暂停作业并启动应急预案。这种“边施工、边监测、边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施工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减少挤土效应,部分项目还引入了预钻孔辅助工艺。在钢板桩预定位置预先使用小型螺旋钻机进行引孔,降低土体阻力,从而减小沉桩过程中的侧向挤压。该工艺配合静压设备使用,可显著降低对邻近地铁结构的影响。同时,为防止地下水流失导致地层沉降,施工方通常会在钢板桩外围设置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确保基坑内外水土平衡。
在材料运输与现场调度方面,小型履带式吊机和电动搬运车被广泛采用。这些设备体积小、灵活性强,可在狭窄场地内高效完成钢板桩的吊装与转运,避免大型机械对地面荷载的过度集中,减少对地下管线和地铁结构的附加压力。同时,施工现场配备智能调度系统,通过GPS定位和路径优化算法,提升机械运行效率,缩短作业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施工前可通过三维建模模拟钢板桩与地铁隧道的空间关系,提前识别潜在冲突点,并优化施工顺序与机械选型。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还能整合地质、管线、交通等多源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在广州海珠赤岗地区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面对地铁避让的严苛要求,必须依托一系列先进辅助机械与技术手段。静压植桩机、自动化监测系统、预钻孔设备、止水帷幕施工机械以及智能化调度平台共同构成了一个安全、高效、低扰动的施工体系。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保障了地铁运营安全,也体现了现代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向精细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未来,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类似赤岗这样的高密度城区地铁邻近施工将更加安全可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