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海珠滨江路的市政工程与防洪设施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挡土与止水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沿江堤岸加固、基坑支护及河道整治等项目。由于该区域地处珠江沿岸,地下水位变化频繁,加之潮汐影响显著,对钢板桩围堰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施工及运营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水位监测,成为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为实现精准、连续、实时的水位数据采集与分析,多种专业化的监测机械和设备被投入使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监测体系。
首先,振弦式渗压计是当前在拉森钢板桩水位监测中最常用的传感器之一。这类设备通过测量地下水对传感器膜片产生的压力,将物理压力转化为频率信号输出,再经由数据采集模块转换为水位高度。其优势在于抗干扰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好,适合埋设于钢板桩后方或土体内部,能够实时反映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压力变化。在海珠滨江路项目中,多个测点布设了高精度振弦式渗压计,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接入监控中心,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水位动态。
其次,自动水位计(浮子式或压力式)也被广泛部署于临江侧和基坑内部。这类设备通常安装在专用测井或观测管中,利用浮子随水位升降的原理或静水压力变化来记录水位波动。相较于传统人工观测方式,自动水位计可实现每分钟甚至更短时间间隔的数据采集,极大提升了监测频率和响应速度。特别是在暴雨或台风季节,珠江水位可能迅速上涨,自动水位计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为应急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监测技术,也开始在广州部分重点工程中试点应用。该系统通过在拉森钢板桩附近铺设特制光缆,利用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受温度、应变和压力影响而产生的散射特性,反演出土体孔隙水压力和水位变化情况。其最大优势在于可实现长距离、连续空间覆盖的“准分布式”监测,尤其适用于滨江路这类线性工程,能够捕捉到局部异常渗流或水位突变区域,弥补点式传感器的监测盲区。
为了提升整体监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现场还配套建设了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SCADA系统)。该平台集成了各类传感器的数据输入接口,支持4G/5G、LoRa或NB-IoT等多种通信协议,确保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或地下封闭空间中也能稳定传输数据。监测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上传至云端服务器,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水位趋势图、报警阈值状态及历史数据对比,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预警”的管理模式。一旦某测点水位超过预设警戒线,系统将自动触发短信、电话或APP推送通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广州地区软土地基普遍、地下水丰富等特点,监测设备的安装工艺也尤为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通常采用钻孔预埋的方式将渗压计安置于目标土层,并使用膨润土封孔以防止浅层水干扰深层读数;对于自动水位计,则需确保测井与周围土体充分连通,避免形成“死水区”导致数据失真。同时,所有设备均需具备良好的防腐性能,以应对滨江环境中高湿度、高盐分的挑战。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滨江路拉森钢板桩水位监测体系融合了振弦式渗压计、自动水位计、分布式光纤传感以及智能数据平台等多种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动态监控网络。这不仅有效保障了钢板桩结构在复杂水文条件下的安全运行,也为城市滨水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该类监测系统有望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与预测能力,推动城市水利工程向智慧化方向持续迈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