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增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工程建设项目面临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在高水位区域进行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等作业时,如何有效控制地下水成为保障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与止水结构形式,因其良好的抗渗性和可重复使用性,被广泛应用于此类工程中。而针对其降水效果的验收,则必须依据科学、规范的标准进行,以确保整体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高水位区实施拉森钢板桩施工后,降水效果的评估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地下水位的监测数据。施工单位需在基坑周边布设一定数量的水位观测井,通常按照每20~30米设置一个观测点的原则布置,并确保观测井深入含水层。在连续抽水7天以上后,应记录各观测点的稳定水位值。验收标准要求:基坑内部地下水位应降至设计开挖面以下至少0.5米,且连续3天水位变化幅度不超过10厘米,方可视为达到稳定降水状态。
其次是基坑底部的干燥程度与渗漏情况。现场验收时,技术人员应对基坑底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明水积聚或持续渗水现象。若局部出现轻微渗水,可通过引流措施处理;但若存在大面积涌水或管涌迹象,则判定为降水不达标,需重新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此外,还应观察钢板桩接缝处是否有渗漏,尤其是锁口连接部位,必要时可采用注浆封堵加强止水效果。
第三是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结果。由于降水过程可能引起土体固结,进而导致地面沉降或邻近建筑物变形,因此必须对周边地表、管线及既有结构物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及相关地方规定,验收期间要求:周边地表最大沉降量不得超过累计允许值的80%,且日变化速率应小于2毫米/天。若监测数据显示异常变化趋势,即使基坑内降水达标,也应暂缓验收,直至风险排除。
第四是降水系统的运行状况评估。包括井点布置是否合理、水泵工作是否正常、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验收过程中需核查降水设备的运行记录,包括启停时间、抽水量、电流电压等参数。同时,应确保排水系统能将抽出的地下水有效排至市政管网或指定排放点,避免造成二次积水或环境污染。对于深基坑工程,还需验证备用电源和应急排水方案的有效性。
第五是资料完整性与合规性审查。完整的验收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地质勘察报告、基坑支护设计图纸、降水专项施工方案、水位观测日报表、沉降监测报告、设备运行台账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出具的评估意见。所有资料需由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及监测单位共同签字确认,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城区部分软土分布较广的区域(如新塘、永和等地),还需结合区域水文地质特点,适当提高验收标准。
最后,验收程序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邀请设计、施工、监理及监测等多方参与,必要时可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评审。验收结论应形成书面报告,并作为后续工序开展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现不符合项,必须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整改完成后重新组织复验。
综上所述,广州增城区高水位区拉森钢板桩降水效果的验收,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当前工程的顺利推进,更直接影响周边环境安全和长期运营质量。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能够有效提升基坑工程的整体管控水平,防范因降水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未来,随着智慧工地技术和自动化监测手段的普及,建议进一步推广实时数据采集与预警系统,实现降水过程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从而推动区域工程建设向更高标准迈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