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片区的各类市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及基坑支护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围护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及临时挡土墙等工程场景。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坑安全、周边建筑稳定以及整体工程进度。其中,合龙偏差矫正与验收记录的存档管理是确保钢板桩体系完整性和结构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以及广州市地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要求,拉森钢板桩在完成合龙施工后,若出现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必须进行系统性矫正,并形成完整的验收记录文件,纳入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具体存档要求如下:
首先,偏差检测与评估记录应作为基础资料完整归档。施工单位应在合龙完成后立即组织测量人员对钢板桩轴线位置、垂直度、顶标高及接缝错位情况进行全面检测。测量数据需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等精密仪器获取,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中应明确标注偏差数值、超标部位编号、偏差方向及可能成因分析。所有原始测量数据须由测量员、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确保真实可追溯。
其次,矫正方案的编制与审批文件必须齐全并归档。当检测结果显示偏差超过设计允许值(通常轴线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150桩长),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矫正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矫正方法(如液压千斤顶调校、局部拔除重打、辅助导向架调整等)、施工步骤、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点。该方案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审批流程中的意见签署页、修改记录及最终批复文件均需作为附件一并存档。
第三,矫正施工过程记录是验收资料的核心组成部分。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详细记录矫正时间、所用设备型号、操作人员信息、实际施力情况、调整前后对比数据等。同时,应对关键节点进行影像资料采集,包括矫正前状态、施工过程及矫正后效果,照片或视频应标注时间、位置及说明文字,并统一编号归入档案。此类过程记录不仅是质量追溯的依据,也是后期责任划分的重要凭证。
第四,矫正后的复测验收报告必须独立成册并加盖公章。矫正施工完成后,须再次组织全面复测,验证偏差是否已恢复至规范允许范围内。验收报告应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具备资质的测量单位出具,内容包括复测数据对比表、合格判定结论、检测人员签名及检测单位资质证明。监理单位需对验收结果进行确认,并签署验收意见。此报告为最终验收依据,不得缺失或篡改。
第五,档案整理与移交要求应符合广州市城建档案管理规定。所有与拉森钢板桩合龙偏差矫正相关的技术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原始施工图、变更通知单、检测报告、矫正方案、审批文件、施工记录、影像资料、验收报告等,均应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 50328)的要求进行分类、编号、装订成册。纸质档案应使用耐久材料打印,字迹清晰,装订牢固;电子档案则需保存为PDF格式,附带元数据信息,并刻录光盘或上传至工程管理系统备份。档案移交时,应填写《工程资料移交清单》,由施工、监理、建设三方代表签字确认。
此外,根据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智慧工地”与“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要求,涉及重大偏差矫正的项目还应将相关数据录入“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信息联网共享。监管部门可通过系统调阅档案,开展远程抽查与动态监管,提升工程质量管控水平。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琶洲区域拉森钢板桩合龙偏差矫正的验收记录存档工作,不仅是工程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参建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资料真实、完整、规范,为后续工程验收、竣工备案及长期运维提供可靠依据。唯有如此,才能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筑牢安全底线,推动工程品质持续提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