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天河区作为核心城区之一,其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开发日趋密集。车陂住宅区位于天河区东部,属于人口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居住功能区。随着该区域部分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及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基坑支护工程成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诸多支护技术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的深基坑支护。然而,在居民区实施此类工程,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振动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振设计策略,是保障工程安全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拉森钢板桩的施工主要通过振动锤击或静压方式将钢板桩打入土层,其中振动沉桩法因效率高、适应性强而被普遍采用。但高频振动易引发地面波传播,导致邻近建筑产生结构共振、墙体开裂甚至基础位移等问题。尤其在车陂这类建成年代较早、部分房屋抗震性能偏弱的住宅区,振动控制显得尤为关键。为此,在钢板桩租赁与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必须系统考虑减振措施,从源头降低振动影响。
首先,应优化打桩设备选型。传统高频率振动锤虽效率高,但振动幅值大、传播距离远。建议优先选用低频、大振幅的液压振动锤,其工作频率一般控制在15–25Hz之间,能有效减少高频振动对地层的扰动。同时,配合变频控制系统,实现“慢启动—稳沉桩—缓停机”的作业流程,避免瞬时冲击荷载引发强烈振动。
其次,合理规划打桩顺序与施工节奏。在住宅区周边,应采取“跳打”或“分段推进”的施工方式,避免连续密集打桩造成振动叠加。例如,可将整个基坑划分为若干施工段,每段间隔一定时间再进行下一阶段施工,使地层有足够时间释放应力。此外,严格控制每日打桩数量,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如夜间22:00至次日6:00),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第三,设置有效的隔振屏障是减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可在钢板桩外侧平行设置隔振沟或防振排桩,深度应大于钢板桩入土深度的2/3,宽度不小于1米,并填充松散材料(如砂石或泡沫颗粒)以吸收振动能量。对于特别敏感区域,还可考虑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水泥搅拌桩形成刚性隔振带,进一步阻断振动波的传播路径。
在监测与反馈机制方面,应建立全过程振动监测系统。于邻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关键点布设振动传感器,实时采集地表加速度、位移及噪声数据,并设定预警阈值。一旦监测值接近规范限值(如《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中规定的昼间70dB、夜间55dB),立即调整施工参数或暂停作业,确保环境安全可控。
此外,钢板桩的拔除阶段同样不可忽视。拔桩过程中土体回弹和空隙形成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和二次振动。建议采用同步注浆工艺,在拔桩同时向桩周空隙注入水泥-膨润土混合浆液,既可填补空洞、防止沉降,又能起到润滑减振作用。对于邻近重要建筑区域,宜采用静力拔桩设备替代振动拔桩,显著降低扰动。
最后,租赁模式的选择也间接影响减振效果。通过专业租赁公司获取状态良好、型号匹配的钢板桩及配套设备,不仅能保证施工效率,还能避免因设备老化导致的异常振动。租赁方应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持与现场指导,确保施工团队严格按照减振方案执行操作。
综上所述,在广州天河车陂住宅区实施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必须将减振设计贯穿于设备选型、施工组织、隔振措施、实时监测与后期处理等各个环节。唯有坚持“技术先进、管理精细、环保优先”的原则,才能在保障基坑安全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施工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工程建设与城市宜居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工程技术的体现,更是现代城市文明施工理念的具体实践。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