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黄埔老港港口区的工程建设与施工管理过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深基坑支护、围堰工程等关键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由于港口区域船舶通航频繁,施工区域紧邻航道,为确保水上交通安全与施工安全的双重目标,必须对涉及船舶避让时段的施工活动进行严格管理与验收记录。其中,拉森钢板桩施工期间的船舶避让时段验收记录签字流程,是保障工程合规性、安全性与责任可追溯的重要环节。
该流程的实施首先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通航安全保障方案基础之上。施工单位需提前向海事管理部门提交《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申请,并附上详细的施工计划、船舶避让方案及应急预案。经审批通过后,方可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拉森钢板桩打设或拔除作业中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时段,需明确划定“船舶避让时段”,即在特定时间段内暂停施工船舶作业或调整施工节奏,以保障过往船舶的安全通行。
当实际施工进入拉森钢板桩作业阶段时,现场项目负责人须根据当日气象、潮汐、能见度及航道流量情况,判断是否具备开展作业的条件。若决定启动船舶避让时段,应立即通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及海事监管人员到场监督。同时,通过VHF(甚高频)向周边航行船舶发布临时通航提醒,确保信息传达及时有效。
在船舶避让时段正式开始前,施工现场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一是确认所有施工设备处于待命状态;二是安排专职安全员在码头前沿及水域关键点位值守;三是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浮标,标示施工影响区域。上述措施落实后,由施工单位填写《船舶避让时段验收记录表》,内容包括作业日期、起止时间、施工部位、参与人员、天气状况、航道情况、采取的避让措施以及应急准备情况等。
该记录表需依次由多方责任人审核并签字确认。首先是现场施工负责人签字,确认施工安排已按方案执行;随后由安全管理人员签字,核实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规范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签署意见,确认程序合规;建设单位代表则从项目整体管理角度予以确认;最后,在涉及重点航道或高密度通航区域时,还需邀请当地海事部门派出的驻场监督员签字认可,以体现行政监管的有效介入。
值得注意的是,签字流程并非形式主义,而是责任划分的关键节点。每一方签字均意味着对该时段内施工行为及其安全后果承担相应责任。一旦发生通航事故或施工纠纷,该验收记录将成为追责与调查的重要依据。因此,所有签字人员必须亲临现场,真实了解情况后再行签署,严禁代签、补签或事后追认。
此外,所有验收记录须统一归档,纳入项目安全管理台账,并同步上传至广州市交通建设工程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数据留痕与远程可查。对于未按规定执行避让时段或未经签字擅自施工的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广东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追究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将影响企业信用评价。
随着智慧港口建设的推进,黄埔老港也在探索引入信息化手段优化该流程。例如,部分项目试点使用移动端电子签批系统,结合GPS定位与视频监控,实现“现场打卡+实时上传+电子签名”的闭环管理。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过程透明度,减少了人为疏漏的风险。
总之,拉森钢板桩船舶避让时段验收记录签字流程,是连接工程技术实施与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纽带。它体现了多部门协同、全过程管控和责任可溯的现代工程管理理念。在广州港持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唯有坚持规范操作、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制度执行,才能在保障港口高效运转的同时,筑牢安全生产的底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