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番禺区的基坑支护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河道整治、地下管廊等项目。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安全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支撑预紧力作为确保支护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参数,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值验收标准进行控制与检测。为此,制定并执行“拉森钢板桩支撑预紧力数值验收记录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支撑预紧力是指在安装钢支撑后,通过液压千斤顶对支撑施加的初始轴向压力,用以抵消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引起的松弛效应,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预紧力不足会导致支撑系统受力不均,增加围护结构的位移风险;而预紧力过大则可能造成支撑构件屈曲或连接节点破坏。因此,合理设定预紧力范围,并建立标准化的验收记录流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
根据广州地区地质特点及番禺区常见软土地基条件,结合现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等相关技术标准,支撑预紧力的设定应遵循设计文件要求,并考虑以下因素: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土层参数、基坑深度与平面尺寸、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分布情况、施工工况顺序以及监测数据反馈等。一般情况下,预紧力取值为支撑设计轴力的40%~60%,具体数值由设计单位明确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规定。
在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在每道支撑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预紧力施加,并使用经过标定的压力表或智能张拉设备实时记录加载过程中的油压值,换算成实际轴力。验收时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第一,预紧力施加应分级进行,通常分为初撑阶段(30%目标值)、稳压阶段(70%目标值)和终撑阶段(100%目标值),每级持荷时间不少于5分钟,确保应力充分传递;第二,实际施加的预紧力偏差不得超过设计值的±10%;第三,同一层支撑中各支撑点之间的预紧力差异不宜超过15%,避免局部受力集中。
验收记录内容应完整、可追溯,形成标准化表格文档。记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名称、基坑分区编号、支撑编号、安装日期、施工班组、操作人员、设备型号及编号、设计预紧力值、实测油压值、换算轴力值、加载等级与持荷时间、现场监理签字确认等。所有数据应做到“一支撑一记录”,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归档,作为后续质量检查和竣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在动态施工管理中,应结合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支撑轴力进行持续跟踪。一旦发现预紧力显著下降(如损失超过20%),应及时进行补张拉处理,并分析原因,排除因接头松动、焊接缺陷或地基沉降等因素导致的问题。对于重要区域或高风险基坑,建议采用无线传感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监理单位在验收过程中应履行旁站职责,对预紧力施加全过程进行监督,核查设备校准证书、操作人员资质及记录真实性,确保程序合规、数据准确。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支撑,应责令返工直至达标,严禁带病运行。
综上所述,广州番禺区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密集的城市空间布局,必须高度重视拉森钢板桩支撑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支撑预紧力数值验收记录标准,不仅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发展,该标准还应不断优化,融入大数据分析与物联网监测手段,推动基坑支护工程向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通过严格执行预紧力验收制度,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广州番禺区的建设工程将在保障结构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益,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