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黄埔区各类市政、桥梁、基坑支护等工程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或临近既有建筑的施工环境中。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在重型设备进场及拉森钢板桩施工前,必须完成严格的定位验收工作。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机械设备的合规性检查,还涵盖现场测量、地质条件复核、施工方案匹配等多个关键环节。以下是广州黄埔区实施拉森钢板桩工程时,重型设备进场定位验收记录中应具备的核心内容与技术要点。
首先,设备进场报验资料的完整性是验收的第一道关口。施工单位需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设备进场报审表,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出厂合格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如适用)、定期检验报告、操作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证(如起重机械司机、信号司索工等)、设备租赁合同或自有产权证明。对于履带式打桩机、振动锤等重型设备,还需提供设备性能参数表,特别是激振力、打桩深度、夹持能力等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所有资料均需加盖施工单位公章,并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确保可追溯性。
其次,现场设备状态检查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验收人员应对进场设备进行实地核查,重点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存在严重锈蚀、结构变形或焊接裂纹;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安全防护装置(如限位器、急停按钮、警示灯)是否齐全有效。特别针对用于沉桩作业的振动锤,应检查其与主机的连接稳固性、油管密封性以及偏心块调节功能是否正常。同时,设备行走路线及作业区域的地基承载力需满足要求,必要时铺设钢板或路基箱以防止设备下陷,此项内容应在验收记录中明确标注地基处理措施及检测结果。
第三,测量放线与桩位定位复核是定位验收的技术核心。施工单位应依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或RTK GPS进行桩位放样,并设置牢固的定位桩和引桩。监理单位须对放线成果进行100%复测,确保每根钢板桩的平面位置偏差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50桩长。验收记录中应附有测量原始数据、放线示意图及复核签认单,标明基准点编号、测量时间、仪器型号及校准状态。对于曲线段或异形围堰结构,还需增加加密控制点,并在记录中说明特殊部位的定位方法。
第四,地质条件与设计匹配性验证不可忽视。尽管前期已有勘察报告,但在实际施工前仍需结合现场开挖探沟或轻型触探试验,核实表层土质、地下水位及障碍物分布情况。若发现与原设计地质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如遇孤石、旧基础或流砂层),应及时组织设计、勘察单位进行技术核定,并调整施工工艺或设备选型。此项内容应在验收记录中形成专项说明,并附现场影像资料作为佐证。
第五,施工方案与应急预案的现场符合性审查也是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验收小组需核对实际进场设备型号、数量是否与已审批的《拉森钢板桩专项施工方案》一致;施工顺序、打桩方向、接头处理方式等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夜间施工照明、噪声控制、交通疏导等配套措施是否到位。同时,应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如备用电源、堵漏材料、监测预警系统等,并确认现场已建立有效的应急联络机制。
最后,各方责任主体的签字确认是验收流程闭环的关键。验收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测量员,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及总监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共同签署《重型设备进场及定位验收记录表》,明确验收结论为“合格”或“整改后合格”。对于发现的问题,须列出整改清单、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在后续复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综上所述,在广州黄埔区开展拉森钢板桩施工,重型设备进场定位验收不仅是程序性要求,更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技术屏障。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验收流程,能够有效预防设备故障、定位偏差、地质风险等问题,为后续沉桩、拔桩及基坑开挖创造安全可控的作业条件。各参建单位应高度重视该环节,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一项验收内容真实、准确、可查,切实提升建设工程的本质安全水平。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