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荔湾区智慧城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深入,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施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地铁配套及综合管廊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作业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临时挡土与止水工程。为确保施工安全、提升管理效率,结合数字化监测技术对拉森钢板桩支护系统进行全过程监控,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拉森钢板桩具有施工速度快、密封性好、可回收利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在荔湾区智慧城项目中,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层以淤泥质土、粉砂层为主,承载力较低,地下水丰富,传统的支护方式难以满足深基坑稳定要求。因此,采用U型或Z型拉森钢板桩进行围护,并配合内支撑或锚索体系,形成可靠的支挡结构,是保障基坑开挖安全的关键措施。
然而,仅依靠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并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外部荷载变化、降水影响、周边建筑物沉降以及施工扰动等因素影响,钢板桩可能出现位移、倾斜甚至失稳现象。为此,引入数字化监测系统,实现对支护结构的实时动态监控,成为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该项目中,智慧监测系统主要由多类型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无线传输模块和云端管理平台组成。具体包括:在钢板桩顶部和关键受力部位布设高精度倾角计和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桩体的水平位移与倾斜角度;在基坑周围设置静力水准仪和深层土压力盒,实时采集土体变形与压力变化数据;同时,在邻近建筑物和道路布设沉降观测点,通过自动化全站仪或GNSS设备进行连续监测,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所有监测数据通过4G/5G网络实时上传至云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端随时查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系统内置预警机制,当某项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触发报警并推送通知至相关责任人,便于及时采取加固或调整施工方案等应对措施。例如,在一次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系统发现某段钢板桩日位移增量连续两天超过3毫米,系统立即发出橙色预警。经现场核查,发现该区域降水井运行异常导致水压升高,项目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整降水方案并增加支撑密度,成功避免了潜在滑移风险。
此外,数字化监测还为施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工况下支护结构的响应规律,优化开挖顺序和支撑布置,减少材料浪费和工期延误。同时,所有监测记录均形成电子档案,便于后期质量追溯和竣工验收,也为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智慧工地”整体架构的融合。拉森钢板桩监测系统与塔吊监控、扬尘治理、人员定位等多个子系统实现数据互通,构建起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监测数据三维可视化呈现,使管理人员能够直观掌握基坑及支护结构的空间状态,进一步提升了协同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广州荔湾区智慧城项目通过将拉森钢板桩支护与数字监测技术深度融合,不仅显著提高了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也推动了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持续发展,此类智慧化监测手段将在更多市政工程和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中推广应用,为城市建设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