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黄埔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拉森钢板桩围堰作为一种常见且高效的临时挡水结构,广泛应用于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泵站建设及基坑支护等工程场景。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形成连续封闭的挡水屏障,防止施工区域受到外部水体侵入,保障干地作业条件。而围堰的防渗性能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工期控制以及周边环境稳定,因此对拉森钢板桩围堰的防渗系数进行科学、规范的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根据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技术规范,结合黄埔区地质水文特点和实际工程经验,拉森钢板桩围堰防渗系数的验收应遵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SL 1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以及《广东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文件要求,并结合项目设计文件的具体指标进行综合判定。防渗系数通常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渗水量(L/m²·d)或渗透系数(cm/s)表示,具体验收标准需依据围堰使用期限、水头高度、地质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确定。
在实际验收过程中,防渗系数的检测主要通过现场渗流观测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在围堰合拢并完成抽水后,应在围堰内侧设置若干观测点,采用量水堰、流量计或人工量杯等方式,定期测量渗水量。观测周期一般不少于72小时,每8小时记录一次数据,重点监测高水位差工况下的渗漏变化趋势。同时,应同步记录地下水位、降雨情况、潮汐影响等外部因素,排除非结构性渗漏干扰。
其次,防渗系数的计算应基于达西定律,结合实测渗流量、围堰周长、水头差及土层厚度等参数进行推算。对于砂性土或粉土为主的地层,允许渗透系数一般控制在1×10⁻⁵ cm/s以内;若地层含较多黏性土或已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至1×10⁻⁶ cm/s以下。相应的单位面积日渗水量应控制在0.5 L/m²·d以内,特殊敏感工程(如临近地铁、重要管线或生态保护区)则应控制在0.2 L/m²·d以内。
验收记录内容应完整、可追溯,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工程名称、围堰位置与尺寸、钢板桩型号与施工日期、水头高度、观测时间段、各测点渗水量记录、环境影响因素说明、计算过程与结果、检测人员与监理签字等。所有数据应形成正式的《拉森钢板桩围堰防渗系数验收记录表》,并附上现场照片、仪器校准证书及相关检测报告,作为竣工资料归档。
值得注意的是,防渗性能不仅取决于钢板桩本身的密封性,更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在验收前,必须确保钢板桩插打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150,锁口连接紧密无明显缝隙,接头处无扭曲变形,且在合拢段采用特制闭合件或焊接封堵。对于存在轻微渗漏的部位,应采用棉纱嵌缝、化学注浆或外部压密注浆等方式进行补强处理,处理完成后须重新进行渗漏观测,直至满足验收标准。
此外,黄埔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下水丰富,部分区域存在软土层和承压水层,易引发管涌、流砂等风险。因此,在防渗验收中还应结合稳定性验算,评估围堰在长期高水头作用下的整体抗渗稳定性,必要时增设降水井或深层搅拌桩帷幕,提升综合防渗能力。
监理单位在验收过程中应履行独立监督职责,对检测方案、数据采集、计算方法及结论进行全过程审核,确保程序合规、数据真实。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围堰结构,应责令施工单位整改,直至复检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建设单位亦应组织设计、施工、监测等多方参与联合验收,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广州黄埔区水利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围堰的防渗系数验收,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质量控制工作。只有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强化过程管理,注重细节把控,才能有效保障围堰的防渗性能,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支撑。未来,随着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建议推广使用自动化渗流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预警,进一步提升验收工作的科学性与效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