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南沙区旧城改造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部分老旧建筑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的问题,特别是邻近施工区域的危房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支护结构已成为常见的技术手段之一。为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危房保护措施实施情况,确保各项技术方案落实到位,特制定《广州南沙区旧城改造拉森钢板桩危房保护措施验收记录模板》,以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督、可评估的管理目标。
该验收记录模板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核心模块:工程基本信息、危房现状描述、拉森钢板桩施工情况、监测数据记录、保护措施执行情况、现场检查结果及验收结论。每个模块均设有明确填写要求和责任人签字栏,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一、工程基本信息
此部分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地点、开工日期、验收日期等基础信息。同时需注明本次验收涉及的具体危房编号或地址,便于后续归档与追溯。所有信息应由项目负责人如实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确认。
二、危房现状描述
在施工前应对受影响的危房进行详细勘察,记录其结构类型(如砖混、框架等)、建造年代、现有裂缝分布、倾斜情况、地基状况等。可通过文字描述结合编号标注的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必要时附上照片作为佐证材料。该部分内容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技术报告支持。
三、拉森钢板桩施工情况
本节重点记录拉森钢板桩的设计参数与实际施工情况是否一致。包括但不限于:桩型规格(如SP-IV型)、桩长、入土深度、打桩方式(静压或振动)、施工顺序、桩间距布置等。同时需说明钢板桩与危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设置隔离带或缓冲层。施工完成后应提供完整的施工日志和影像资料备查。
四、监测数据记录
为动态掌握施工对危房的影响,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监测内容通常包括:地表沉降、墙体位移、裂缝发展、地下水位变化等。监测点应布设在危房关键部位及临近施工影响范围内,监测频率根据施工阶段调整(如开挖期每日一次,稳定期每周两次)。所有数据须由专业监测单位采集并录入表格,形成趋势曲线图供分析使用。
五、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除拉森钢板桩外,还可能采取其他辅助保护措施,如临时支撑、注浆加固、排水系统优化等。本部分需逐一列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实施时间、责任人、完成状态。例如:“于2024年3月15日在危房东侧增设钢管支撑6组,每组间距2米,已通过监理验收。”此类描述应具体、量化,避免模糊表述。
六、现场检查结果
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属地管理部门共同开展现场联合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钢板桩完整性、连接节点牢固性、周边地面有无明显开裂或沉陷、危房原有裂缝是否有扩展迹象等。检查人员需逐项核对,并在现场拍照留存。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时限和复查安排。
七、验收结论与签章
在完成上述所有环节后,由验收小组综合评定是否满足危房保护要求。验收结论分为“合格”、“整改后合格”或“不合格”三类。若存在隐患未消除,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最终验收报告须由各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原件存档于项目资料室,复印件报送南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备案。
此外,该模板强调闭环管理理念,要求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制度。整改完成后需重新组织复验,确保每一个风险点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纸质记录同步录入工程管理系统,提升监管效率。
总之,《广州南沙区旧城改造拉森钢板桩危房保护措施验收记录模板》不仅是技术管理工具,更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的流程设计,能够有效防范因施工扰动引发的次生灾害,推动旧城改造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坚实的安全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