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荔湾区农村地区进行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涉及基坑支护、河道整治或临时道路建设等工程时,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被广泛使用。为确保施工安全与道路通行的合理性,必须对施工区域周边道路的适配宽度进行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道路适配宽度验收记录》。该记录不仅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工程备案和安全评估的关键依据。以下是关于如何正确填写“广州荔湾区农村施工拉森钢板桩道路适配宽度验收记录”的详细说明。
首先,应明确验收记录的基本构成要素。一份完整的验收记录通常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地点、验收日期、验收人员名单、测量工具、现场照片编号以及具体的测量数据等内容。这些信息需真实、准确地填写,确保可追溯性。例如,“工程名称”应填写全称,如“荔湾区东漖村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施工地点”需精确到具体村组或路段,如“荔湾区东漖街道西环路南侧约200米处”。
其次,在“施工内容”一栏中,应简要描述本次施工所采用的拉森钢板桩类型(如SP-IV型)、桩长、打设方式(静压或振动沉桩)、布置形式(单排、双排或封闭式)以及主要用途(如基坑支护、临时围堰等)。这部分内容有助于验收人员了解施工背景,判断道路占用是否合理。例如可填写:“本工程采用SP-IV型拉森钢板桩,桩长12米,沿河道边缘单排布设,用于基坑支护及防止土体滑移。”
接下来是核心部分——道路适配宽度测量与记录。根据《广东省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南》及相关安全规范,施工期间临时占用道路的宽度不得超过原道路有效通行宽度的1/3,且剩余通行宽度不得小于4米(供小型车辆双向通行)或6米(供中型以上车辆通行)。因此,在填写测量数据时,需分段记录原始道路宽度、施工占用宽度、实际可用通行宽度,并附上测量示意图编号。
具体填写格式建议如下:
例如:
原始道路宽度:7.5m
施工占用宽度:2.0m(含1.2m钢板桩投影+0.8m作业空间)
实际可用通行宽度:5.5m
是否符合标准:是(依据《广东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第5.3.2条)
此外,还需在备注栏中说明特殊情形,如道路弯道、坡度、临近居民出入口等情况是否已采取防护措施或设置警示标志。若存在临时改道方案,也应简要描述,并附平面布置图编号。
验收人员签字部分不可忽视。通常需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属地村委会或镇街城建办代表共同签署确认。多人参与体现程序合规,增强记录的权威性。签名应手写或加盖电子签章,注明职务与联系电话,以便后续核查。
最后,附件材料应齐全。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实测照片(标注比例尺)、钢板桩布置图、道路横断面图、交通疏导方案等。所有附件应在记录表末尾列出清单,并统一编号归档。例如:“附件1:道路宽度测量照片(共3张);附件2:拉森钢板桩平面布置图(图号LS-BZ-001)”。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荔湾区近年来加强了对农村施工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尤其针对涉及公共通行道路的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向属地镇街提交《临时占道申请》并获得批复后方可实施。因此,道路适配宽度验收记录不仅是技术文件,更是行政许可延续的重要支撑材料。
综上所述,填写“广州荔湾区农村施工拉森钢板桩道路适配宽度验收记录”是一项系统而严谨的工作,必须做到数据真实、依据充分、流程合规。通过规范填写,不仅能保障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与村民出行便利,也有助于提升工程整体管理水平,防范潜在纠纷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参建单位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一份验收记录都经得起时间和监管的检验。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