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从化区的城市更新进程中,旧厂改造已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优化的重要举措。随着越来越多老旧工业厂房被纳入改造范围,施工安全、效率与成本控制成为项目推进中的关键问题。在诸多技术环节中,基坑支护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的基础保障,其方案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与进度。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成熟、高效的临时支护结构,在此类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设备拆除与基础开挖阶段展现出显著优势。
从化区某典型旧厂改造项目位于城郊结合部,原为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机械制造厂区,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由于长期闲置,厂区建筑老化严重,地下管网错综复杂,且部分重型生产设备仍需拆除后方可进行地基施工。项目规划拟将原有厂房改建为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与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在前期勘察中发现,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以粉质黏土和砂质土为主,存在一定的流砂风险,若采用传统放坡开挖方式,极易引发边坡失稳或周边沉降,影响临近既有建筑安全。
针对上述地质条件与施工环境,项目团队决定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的主要形式。该方案通过租赁方式获取Ⅳ型拉森钢板桩,单根长度12米,配合液压振动锤进行沉桩作业,形成连续封闭的挡土止水结构。相较于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拉森钢板桩具有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对周边扰动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工期紧张、环保要求高的城市更新项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护方案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测量定位与试桩。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布设控制点,选取代表性区域进行试打,验证钢板桩入土深度与垂直度是否满足要求,并检测振动对周边建筑的影响。试桩结果显示,12米桩长可有效穿透软弱土层,进入持力层,确保整体稳定性。第二阶段为正式沉桩与冠梁施工。采用履带式打桩机沿基坑边界逐根打入钢板桩,相邻桩体通过锁口紧密连接,形成连续墙体。沉桩完成后,在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增强整体刚度并为后续支撑系统提供锚固点。第三阶段是内部支撑体系安装。对于深度超过6米的基坑区域,增设一道钢管内支撑,布置于冠梁下方约2.5米处,采用φ609×16mm螺旋焊管,两端通过围檩与钢板桩连接,形成稳定的“板—梁—撑”支护体系。
与此同时,旧设备的拆除工作也在支护结构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同步展开。厂区内遗留有大型冲压机、数控机床及附属管道系统,总重量逾千吨。拆除前,项目方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结构安全性评估,制定分区域、分步骤的拆解计划。所有重型设备均采用吊装方式移出,现场配备2台50吨级汽车吊与多台叉车协同作业。为防止拆除过程中对地基造成冲击,钢板桩支护区域外围设置临时缓冲带,并安排专人监测支护结构的位移与变形。监测数据显示,在整个拆除期间,钢板桩最大水平位移未超过20毫米,远低于规范允许值,证明支护系统运行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项目采用租赁模式获取钢板桩资源,不仅大幅降低了初期投入成本,也提高了材料周转效率。合作租赁公司提供从运输、安装到后期拔除回收的一站式服务,确保施工节奏紧凑有序。待主体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并回填后,钢板桩可通过振动拔除方式回收,经检测修复后可用于其他项目,真正实现绿色施工与资源循环利用。
从化区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旧厂改造+装配式支护+设备拆除”的综合施工模式,为全区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未来将在更多类似项目中推广标准化支护方案,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城市更新既提速又提质。
综上所述,广州从化区旧厂改造项目中,通过科学设计拉森钢板桩支护方案,结合高效组织旧设备拆除作业,不仅有效应对了复杂地质与施工环境带来的挑战,也为城市空间再生探索出一条安全、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这一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中技术集成与管理协同的重要性,为珠三角地区传统产业区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