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海珠区的冬季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深基坑支护的重要结构形式,其施工质量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由于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在寒潮频繁的时段,钢板桩在打设、连接及后续维护过程中容易受到低温影响,导致钢材脆性增加、焊接性能下降、接头密封性减弱等问题。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冻措施并进行有效的效果验收,是确保冬季拉森钢板桩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保证冬季施工期间拉森钢板桩的结构安全和功能完整性,施工单位需采取一系列防冻技术措施。首先,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符合低温环境使用要求的优质钢材,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指标(如冲击功值不低于27J@-20℃)。其次,在运输与现场堆放阶段,钢板桩应覆盖防雨雪布,并设置垫木防止底部积水结冰,避免因冻融循环造成表面锈蚀或变形。第三,在打桩作业前,应对桩体表面进行清理,去除冰雪及霜冻层,确保桩身干燥清洁,以提高振动锤夹持效率和打入精度。
焊接作业是拉森钢板桩连接的关键工序,尤其在低温环境下更需严格控制。焊接前必须对焊缝区域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00℃~150℃之间,采用电加热带或火焰加热方式均匀加热,防止冷裂纹产生。同时,焊接过程中应使用低氢型焊条,并在保温筒内存放,随用随取。焊后应及时进行保温缓冷处理,可用石棉布或多层保温棉覆盖焊缝区域,降低冷却速率,减少残余应力。对于重要节点,建议实施焊后热处理,并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确保焊缝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监测至关重要。施工现场应设置不少于两处温度监测点,每日记录最低、最高气温及风速情况,当环境温度持续低于-5℃时,应启动应急预案,暂停露天焊接作业或采取临时暖棚措施。此外,可在关键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钢板桩本体及焊缝区域的温度变化,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工作区间。
针对上述防冻措施的实施效果,必须建立系统的验收标准体系。验收工作应在每道工序完成后及时开展,由监理单位牵头,联合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参与。验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材料进场验收:核查钢板桩的材质证明文件,重点检查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低温冲击韧性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抽检桩体表面质量,不得有裂纹、重皮、严重锈蚀等缺陷。
二是防冻措施落实情况检查:通过查阅施工日志、影像资料及现场巡查,确认防雪覆盖、垫木设置、预热设备配备等情况是否到位;抽查焊接作业前的预热温度记录,确保预热工艺执行有效。
三是焊接质量检验:对所有现场焊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查,焊缝应饱满连续,无气孔、夹渣、未熔合等缺陷;按规范比例抽取焊缝进行无损检测(UT或MT),Ⅰ级焊缝合格率应达到100%,Ⅱ级焊缝不低于95%。
四是结构整体稳定性评估:在基坑开挖后,观察拉森钢板桩墙体是否存在异常变形、渗漏或局部冻胀现象;利用全站仪或测斜仪对桩体位移进行监测,数据变化应在预警值范围内。
五是温度监控记录审查:调取施工期间的温度监测数据,分析低温时段的应对措施有效性,评估是否出现因温度过低导致的质量隐患。
验收结论应形成书面记录,明确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并由各方签字确认。对于不符合项,须限期整改并复验,直至满足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区冬季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防冻措施不仅关乎结构安全,更是保障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的技术方案、严格执行过程控制,并依据科学的标准开展效果验收,能够有效规避低温带来的施工风险,提升整体工程的可靠性与耐久性。未来随着智能监测技术和新型保温材料的应用推广,冬季钢板桩施工的防冻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