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越秀区的一处特殊水域施工项目中,由于施工现场位于珠江中的一个小岛,交通不便且周边环境复杂,传统的陆路运输方式难以满足工程材料的及时送达。为此,项目团队创新性地采用渡轮运输方式,将拉森钢板桩等关键支护材料从陆地仓库运送到岛屿施工现场。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运输难题,还有效保障了施工进度与安全,成为城市中心区域特殊地理条件下工程建设的成功范例。
该项目的核心任务是在岛屿边缘进行基坑开挖,并建设地下结构设施。由于临近珠江主航道,地下水位高、土层松软,基坑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经过多轮技术论证,项目方决定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主要的基坑支护形式。拉森钢板桩具有强度高、防水性能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和临水工程。然而,如何将数百吨重的钢板桩高效、安全地运抵孤岛施工现场,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首要难题。
传统的卡车运输需通过桥梁或绕行数公里陆路,不仅成本高昂,且受交通管制和道路承载能力限制,难以满足工期要求。为此,项目组提出了“水路+渡轮”的运输解决方案。具体而言,租赁的拉森钢板桩在越秀区指定码头装船,由专用渡轮沿珠江航道运送至岛屿临时停靠点,再通过现场吊装设备卸货并直接用于施工。整个运输流程实现了“门到门”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
为确保渡轮运输的安全与稳定,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运输管理方案。首先,对渡轮进行了专项评估,确保其载重能力、稳性和适航性符合重型建材运输标准。每艘渡轮均配备专业船员和安全监督人员,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守海事部门的航行规定,避开高峰航运时段,减少对航道交通的影响。其次,在装卸环节,采用标准化绑扎和防滑措施,防止钢板桩在航行中移位或坠落。同时,现场设置临时码头和导向架,确保吊装作业精准高效,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支护施工方面,拉森钢板桩的打设采用了振动锤沉桩工艺。由于岛屿地质以淤泥质黏土为主,沉桩阻力较小,但易产生偏斜和隆起。为此,施工团队在打桩前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并设置导向架控制桩体垂直度。每根钢板桩打入后,立即进行锁口检查和连接加固,确保整体结构的连续性和密封性。此外,项目还布设了多组监测点,实时监控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周边建筑物沉降情况,确保支护体系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施工充分体现了绿色建造理念。所有使用的拉森钢板桩均为租赁形式,项目结束后将统一回收,经检测合格后可再次用于其他工程,极大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碳排放。同时,渡轮运输相比传统柴油货车运输,单位运量的碳排放显著降低,符合广州市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政策导向。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越秀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海事、住建、环保等部门联合审批,优化了水上运输许可流程,并加强了施工期间的监管与协调。项目团队也积极与周边社区沟通,提前发布施工公告,减少噪音和交通影响,赢得了公众的理解与认可。
综上所述,广州越秀区岛屿施工项目通过创新采用渡轮运输拉森钢板桩的方式,成功克服了地理障碍,保障了支护工程的顺利推进。该方案不仅展示了在城市核心区复杂环境下灵活应对物流挑战的能力,也为未来类似临水、孤岛或交通受限区域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加快,此类融合智慧物流与绿色施工的综合解决方案,必将在更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建筑行业向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