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处理广州市白云区涉及拉森钢板桩施工引发的纠纷过程中,投诉处理与效果验收是确保问题妥善解决、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等工程中广泛使用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受到青睐,但同时也容易因施工扰民、噪音振动、地基扰动等问题引发周边居民或单位的投诉。因此,科学规范地填写《投诉处理拉森钢板桩纠纷解决效果验收记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明确该记录的基本结构和填写要求。该记录通常由投诉受理单位(如街道办、住建部门、环保执法机构等)牵头组织,联合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投诉方共同参与,并在问题整改完成后进行现场验收时填写。记录内容一般包括:项目基本信息、投诉事项概述、处理过程描述、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现场验收结果、各方意见签署以及后续监管建议等部分。
一、项目基本信息填写
在记录表的首栏应准确填写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地点(具体到街道门牌号)、拉森钢板桩施工范围及施工时间。例如:“项目名称:白云区某路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广东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地点:白云区XX街道XX路南侧”等。此部分信息需与施工许可证、环评文件保持一致,确保可追溯性。
二、投诉事项概述
此部分需客观陈述投诉来源、时间、内容及影响范围。例如:“2024年5月12日,XX小区居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施工现场打设拉森钢板桩产生强烈振动,导致其住宅墙体出现细微裂缝,并伴有持续噪声,影响正常生活。”描述应简明扼要,避免主观判断,重点突出投诉的核心诉求,如“要求停止夜间施工”、“进行房屋安全鉴定”或“采取减振降噪措施”等。
三、处理过程描述
该部分需详细记录从受理投诉到制定整改方案的全过程。包括是否进行了现场勘查、是否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振动与噪声监测、是否召开协调会议、是否下达整改通知书等。例如:“5月13日,街道城管科联合区住建局赴现场核查,委托XX检测公司于5月14日进行昼间与夜间噪声及振动检测,结果显示夜间施工时段振动值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限值。”同时应注明施工单位是否配合整改、是否调整施工工艺或时间安排等。
四、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此为验收记录的核心内容,必须逐项列明整改措施及其完成情况。常见措施包括:调整打桩方式(如由冲击式改为静压式)、设置减振沟、限制夜间施工时段(22:00至次日6:00禁止高噪声作业)、加装隔音屏障、对受影响房屋进行结构安全评估等。每项措施后应注明完成时间、实施单位及佐证材料编号(如检测报告编号、施工日志页码等),确保可查可验。
五、现场验收结果
验收小组应在整改完成后组织实地踏勘,重点检查以下方面:施工现场是否按方案执行减振降噪措施;周边建筑物是否存在新增裂缝或沉降;居民反馈是否明显改善;噪声与振动复测数据是否达标。验收结论应明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或“基本满足要求”,并附上最新检测报告摘要。例如:“经5月20日复测,夜间振动峰值降至45dB以下,符合区域环境标准,受影响住户代表现场确认噪声显著降低。”
六、各方意见签署
该部分需由参与验收的各方代表签字确认,包括投诉人(或代表)、施工单位负责人、监理单位、属地管理部门及技术专家。若投诉人仍有保留意见,应如实记录其诉求,如“虽噪声有所下降,但仍希望进一步优化施工节奏”。此环节体现程序公正,也为后续可能的行政复议或诉讼提供依据。
七、后续监管建议
最后应提出持续监管措施,防止问题反弹。例如:“建议施工单位在后续拔桩阶段提前7日公告周边居民,继续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信访接待。”同时明确责任单位和监督时限,确保闭环管理。
总之,《投诉处理拉森钢板桩纠纷解决效果验收记录》不仅是行政履职的留痕文件,更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工具。填写时务必做到事实清楚、数据真实、逻辑严密、责任明确,杜绝形式主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事心双解”,推动城市建设与民生保障协调发展。对于白云区而言,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持续推进,此类记录的规范化管理将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