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工程发展迅速,尤其在深基坑、地铁建设、桥梁基础及河道整治等工程中,支护结构的选择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支护形式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工期短、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临时或半永久性支护工程中。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和高荷载要求下,单一的支护结构往往难以满足工程需求。因此,广州地区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开始尝试将拉森钢板桩与其他支护结构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支护效果。
拉森钢板桩是一种具有锁口结构的钢制构件,能够通过相互咬合形成连续的挡土、挡水墙体。其主要优势在于施工速度快、止水性能良好、可重复利用,适用于软土、砂土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在广州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软土地基分布广泛,拉森钢板桩在地下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基坑深度较大或周边环境复杂时,仅依靠钢板桩往往难以满足整体稳定性和变形控制的要求,这就需要与其他支护体系协同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广州常见的组合支护方式之一是拉森钢板桩与内支撑体系的结合。内支撑通常采用钢管支撑或混凝土支撑,通过在钢板桩内部设置横向支撑构件,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这种方式在地铁车站、地下管廊等深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广州地铁某标段施工中,采用拉森钢板桩结合多道钢管内支撑的支护形式,成功控制了基坑变形,保障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此外,内支撑还能有效分散土压力,防止钢板桩发生过大位移或失稳。
另一种常见的组合方式是拉森钢板桩与锚杆支护的结合。锚杆支护通过在钢板桩后方设置预应力锚索或锚杆,将支护结构与深层稳定土体连接,从而增强整体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这种支护形式适用于基坑较深、周边场地允许设置锚固区的工程。在广州部分桥梁基础施工中,采用拉森钢板桩与锚杆联合支护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支护体系的承载能力,还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适用于城市中心区域的狭窄施工场地。
此外,广州部分工程项目还尝试将拉森钢板桩与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止水帷幕技术结合使用,以提高支护结构的止水效果。由于广州地区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渗水、涌水等问题,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通过在钢板桩外围设置止水帷幕,可以有效隔断地下水渗透路径,提高基坑的干燥施工环境。这种组合支护方式在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工程中应用较多,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从施工工艺角度来看,拉森钢板桩与其他支护结构的结合使用,虽然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和适应性,但也对施工组织和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钢板桩与内支撑之间的安装顺序、锚杆的预应力施加时机、止水帷幕与钢板桩之间的搭接处理等,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现场管理。在广州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中,因施工顺序不当导致钢板桩与支撑体系受力不均,进而引发局部变形,最终不得不进行补强处理。这说明,在采用组合支护形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协调与安全可控。
从经济性角度分析,虽然组合支护结构的初期投入相对较高,但其整体安全性、施工效率和后期维护成本往往更具优势。以广州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例,采用拉森钢板桩与内支撑联合支护形式,虽然比单一钢板桩支护增加了约15%的成本,但施工周期缩短了20%,且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显著提升了工程整体效益。此外,钢板桩可重复使用,也降低了材料浪费,符合绿色施工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在实际工程中将拉森钢板桩与其他支护结构结合使用,已经成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安全要求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选择组合形式、优化施工工艺、加强现场管理,不仅能有效提升支护体系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还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深入,这种组合支护模式将在广州乃至全国更多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