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其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广州南沙区这类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拉森钢板桩的垂直度控制尤为关键。当钢板桩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变形时,需进行桩体矫正处理,随后必须进行严格的垂直度验收,并如实填写《拉森钢板桩桩体矫正后垂直度验收记录》。该记录不仅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工程验收和归档资料的关键组成部分。
首先,填写该验收记录前应明确其基本组成内容。通常,该记录表包含以下几项核心信息: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部位(如具体桩号或区域)、施工日期、矫正方法、测量仪器型号、检测人员、验收标准、实测数据及结论等。每一项都需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不得遗漏或伪造。
在“工程名称”一栏中,应填写当前项目的全称,例如“广州南沙区某地块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应填写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全称,确保责任可追溯。施工部位应具体到每根需要矫正的拉森钢板桩编号或所在轴线位置,如“LSP-12”或“A3轴交B5轴处”,以便于后期核查。
关于“施工日期”,应填写实际完成矫正作业的日期,而非计划日期。若矫正工作分多日完成,则应注明起止时间。同时,在“矫正方法”一栏中,需详细说明采用的技术手段,例如“采用液压千斤顶配合导向架进行侧向顶推矫正”或“使用振动锤微调复位”。描述应清晰、专业,便于监理和质检人员理解操作过程。
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并在有效期内。因此,“测量仪器型号”一栏应填写具体设备名称及编号,如“电子水准仪 Leica DNA03(编号:SN123456)”或“全站仪 Trimble S8(编号:SN789012)”。这不仅体现测量的科学性,也增强数据的可信度。
进入实测数据部分,这是整个记录的核心环节。垂直度的测量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吊线锤结合钢尺测量偏移量;二是利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三维坐标比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需在钢板桩的两个正交方向(通常为顺基坑方向和垂直基坑方向)分别测量其顶部与底部的偏差值。
记录表格中一般设有“设计垂直度允许偏差”、“实测偏差值(X向)”、“实测偏差值(Y向)”、“是否合格”等栏目。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及相关地方标准,拉森钢板桩的垂直度偏差一般不应超过桩长的1/150,且最大偏差不宜超过50mm。例如,若桩长为15米,则允许偏差为100mm,但在实际施工中,南沙区多数项目要求更为严格,常控制在30mm以内。
以一根12米长的拉森钢板桩为例,若在X方向实测顶部偏移为25mm,Y方向为20mm,经计算分别为1/480和1/600,均小于1/150的标准限值,则判定为合格。此时应在“是否合格”栏填写“合格”,并由检测人员签字确认。
此外,验收记录还应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描述矫正后的整体情况,如:“经现场复测,LSP-12至LSP-18共7根钢板桩矫正后垂直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无明显扭曲或局部变形,表面防腐层完好。” 若存在个别桩仍需二次处理,也应如实记录,并注明后续处理计划。
所有数据填写完毕后,须由施工方技术人员、质检员、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确认。监理单位应对整个矫正和检测过程进行旁站监督,并在记录表上签署验收意见,如“经核查,矫正工艺合理,测量数据真实,符合验收标准,同意通过验收”。
最后,该记录应与其他施工资料一并归档,作为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一部分,保存期限不少于工程竣工后五年。在南沙区住建部门或质监站进行阶段性检查时,此类记录是重点抽查内容之一。
总之,《拉森钢板桩桩体矫正后垂直度验收记录》不仅是技术管理的体现,更是责任落实的凭证。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实事求是记录,才能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打下坚实基础。尤其在广州南沙这样软土广泛分布、施工环境复杂的地区,更应高度重视每一个细节,杜绝因记录不全或数据失真导致的质量隐患。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