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花都区新华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基坑支护工程是确保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的关键环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用地日益紧张,深基坑开挖成为常态,而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支护材料,在此类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围绕“广州花都区新华拉森钢板桩租赁支护方案”在工业园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及最终验收情况,进行系统阐述。
拉森钢板桩因其高强度、良好的止水性能和便捷的施工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地区的基坑支护工程中。在本次新华工业园项目中,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且临近既有建筑物,传统的放坡开挖或水泥搅拌桩支护方式难以满足安全与工期要求。因此,项目设计单位经过多轮技术比选,最终决定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主要支护结构,并通过租赁模式获取钢板桩资源,以降低项目初期投入成本。
本项目所选用的为U型拉森Ⅳ型钢板桩,单根长度12米,入土深度约8米,形成连续封闭的支护体系。施工前,技术团队对场地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与周边环境调查,结合基坑深度(平均6.5米)、土层分布(主要为粉质黏土与淤泥质土)以及邻近建筑基础情况,进行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验算与变形预测。计算结果显示,在设置一道内支撑(采用Φ609×16钢管支撑)的情况下,最大侧向位移可控制在30mm以内,满足规范要求。
施工阶段,由专业打拔桩队伍采用履带式振动锤进行沉桩作业。为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施工采取跳打法,并实时监测已施工桩体的垂直度与连接紧密性。钢板桩之间通过锁口咬合形成整体受力结构,有效防止了地下水渗漏。同时,在基坑顶部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配合轻型井点降水系统,进一步保障了基坑干燥作业环境。
在整个支护结构服役期间,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监测内容包括:钢板桩顶部水平位移、深层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邻近建筑物沉降等。数据显示,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开挖到底板阶段,实测值为27.8mm,未超过预警值;周边建筑物累计沉降量小于5mm,处于安全可控范围。这表明拉森钢板桩支护体系在本项目中发挥了良好的挡土与止水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项目采用了“租赁+施工+回收”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合作单位提供从钢板桩选型、运输、现场拼装到后期拔除回收的全流程服务,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避免了资产闲置问题。租赁周期共计120天,较传统采购模式节省成本约40%。此外,所有钢板桩在使用前后均经过严格检测,确保无裂纹、变形或锁口损伤,保障了结构安全与重复使用性能。
在主体结构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项目进入支护结构拆除阶段。拔桩作业采用液压振动锤配合雾化喷淋降尘措施,有效控制了施工噪音与扬尘污染。拔除后的钢板桩经清理、修复后运回仓库待下次租赁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最终验收阶段,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共同参与。验收内容涵盖支护结构施工记录、监测数据报告、隐蔽工程影像资料、拔桩后地基恢复情况等多个方面。经核查,所有技术资料齐全,支护效果满足设计要求,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或周边环境破坏事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此次广州花都区新华工业园项目中拉森钢板桩租赁支护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仅验证了该技术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适用性与可靠性,也为类似工业项目的基坑支护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随着装配式、模块化支护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化监测系统的普及,拉森钢板桩在城市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科学的设计、规范的施工、严格的监测与高效的资源管理,圆满完成了拉森钢板桩支护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这一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现代工程建设中技术、管理与环保理念的深度融合,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良好典范。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