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黄埔老港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港口潮汐作业的科学安排与验收记录的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工程安全、质量与进度的关键环节。由于港口区域受潮汐影响显著,水位变化直接关系到钢板桩的沉桩、接桩、围堰闭合及后续基坑开挖等关键工序的实施条件,因此必须结合潮汐规律合理规划作业窗口,并建立完整的验收记录体系,以实现全过程可控、可查、可追溯。
首先,潮汐作业安排应基于权威的潮汐预报数据。施工单位需提前获取广州港水域未来7至15天的潮汐表,重点关注每日的高潮位与低潮位时间及其对应水位值。通常情况下,拉森钢板桩的施打作业宜安排在低潮位前后,此时水位较低,作业平台露出水面较多,便于机械操作和定位控制;而围堰合拢、止水处理等关键节点则宜选择在平潮期(即涨落潮转换时段),水流速度较缓,有利于结构稳定和焊接质量。因此,每日作业计划必须明确标注“计划作业时段”、“对应潮位”、“允许作业水位范围”等参数,并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
其次,作业安排需与气象条件联动考虑。除潮汐外,风力、降雨、能见度等气象因素也会影响水上作业安全。例如,当风力超过6级或出现雷雨天气时,应暂停所有高空及水上作业。为此,项目部应建立“潮汐+气象”双预警机制,通过接入海事部门或专业气象服务平台的实时数据,动态调整施工节奏,确保作业在安全窗口期内完成。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工序验收制度。每一根拉森钢板桩的沉桩作业完成后,均需进行现场验收并填写《拉森钢板桩施工验收记录表》。该记录表应包含以下必备项:工程名称、施工部位(如XX泊位XX轴线)、桩编号、设计桩长、实际入土深度、垂直度偏差(≤1%为合格)、桩顶标高、接桩方式与焊缝质量检查结果、沉桩方法(振动锤/静压等)、施工起止时间、潮位信息、现场监理签认意见等。对于接桩部位,还需附上焊缝探伤报告或外观检查照片(纸质归档),确保连接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围堰整体闭合后的止水效果验收是潮汐作业中的重点环节。应在一次完整潮汐周期内(建议覆盖一个大潮期)进行渗漏观测,记录高水位时围堰内侧是否有明显渗水点,必要时采用潜水摄像或染色法检测。验收记录中应包含“闭合时间”、“观测周期”、“最大潮差”、“渗水量评估”、“应急堵漏措施”等内容,并由第三方检测单位出具闭水性能评估报告。
安全与环保验收同样不可忽视。由于施工位于敏感水域,必须记录泥浆排放是否合规、噪声与振动是否超标、是否有油污泄漏等情况。每次作业后应填写《环境与安全巡查记录》,并与潮汐作业日志一并归档。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退潮期间暴露的临时设施(如导向架、支撑梁)应进行稳定性检查,防止因潮水冲刷导致结构失稳。
所有验收记录必须实行“三级签认”制度,即施工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监理单位终检,三方共同签署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纸质记录应统一编号、装订成册,电子版同步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确保数据长期保存、随时调阅。对于关键节点(如首根试桩、围堰合龙),还应组织专项验收会议,形成会议纪要作为补充资料。
最后,项目竣工后,应将全部潮汐作业安排计划、每日施工日志、各工序验收记录、监测数据、影像资料等整理成《拉森钢板桩工程竣工资料汇编》,作为工程质量评定和后期运维的重要依据。同时,建议建立“潮汐作业数据库”,积累不同季节、不同潮型下的施工经验,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广州黄埔老港拉森钢板桩工程的潮汐作业安排与验收记录管理,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强的工作。只有将潮汐规律、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有机结合,严格落实各项验收必备项,才能确保工程在复杂水文条件下顺利推进,最终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建设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