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从化区某大型基坑支护工程中,为确保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性,项目团队决定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主要的临时支护结构。该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钢板桩布置和科学的施工流程,有效控制土体侧向位移、防止边坡坍塌,并保障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在正式施工前,项目组组织开展了拉森钢板桩试桩工作,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施工工艺的适应性,并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本次试桩地点位于从化区城郊街道某拟建地下停车场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表以下0~3米为人工填土层,3~8米为粉质黏土夹砂层,8米以下为强风化花岗岩。地下水位较高,埋深约2.5米,对基坑支护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设计图纸,试桩段选取长度为30米,计划打入Ⅳ型拉森钢板桩,单根桩长12米,入土深度约为9米,形成连续封闭式围护结构。钢板桩之间通过锁口连接,确保整体性和止水效果。
施工前,项目部组织技术、安全、质量等相关人员召开专项交底会议,明确试桩目的、工艺流程、监测要点及应急预案。机械设备方面,选用履带式打桩机配合振动锤进行沉桩作业,同时配备全站仪、水准仪及测斜仪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桩体垂直度、沉降及偏移情况。材料进场后,对每批次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复核及锁口通畅性测试,确保无变形、裂缝或锈蚀超标等问题。
试桩施工于2024年6月15日上午9时正式启动。首先进行测量放线,精确标定每根钢板桩的中心位置,并设置导向架以保证沉桩直线度。首根桩作为基准桩,采用缓慢振动下沉方式,控制下沉速度在每分钟0.8~1米之间,过程中由专人观测垂直度,利用经纬仪双向校正,确保偏差不超过1/150桩长。后续钢板桩通过锁口逐根咬合连接,在对接过程中使用专用润滑剂减少摩擦阻力,避免锁口损坏。
整个试桩过程共完成10根钢板桩的沉设,总长度达120延米。施工期间未出现明显异常,钢板桩沉入顺利,无严重偏斜或卡顿现象。最大垂直度偏差为8‰,满足规范要求(≤1%)。锁口连接紧密,经注水试验检测,接缝处无明显渗漏,初步验证了结构的止水性能。沉桩完成后,立即布设监测点,包括桩顶水平位移、深层土体位移及邻近地面沉降观测点,监测频率设定为每2小时一次,持续48小时。
监测数据显示,试桩区域在沉桩过程中引起周边地表轻微隆起,最大隆起量为6毫米,发生在距桩边2米处,随后趋于稳定;24小时后未再发生显著变化。深层测斜结果表明,土体侧向位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未出现剪切滑移迹象。此外,通过对相邻既有建筑的基础沉降观测,确认其影响在允许范围内,未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试桩结束后,项目组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及监测单位召开总结会议。各方一致认为:本次试桩达到了预期目标,所选Ⅳ型拉森钢板桩规格合理,沉桩工艺可行,导向架控制措施有效,整体支护体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止水性。同时,会议也提出改进建议,如在后续施工中优化振动频率以减少对周围土体扰动,加强雨季施工期间的排水管理,并建议在正式施工段增设预钻孔辅助措施,以应对局部密实砂层带来的沉桩困难。
基于试桩成果,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微调,调整了部分区段的桩间距和支撑设置位置,并重新提交监理审批。此次试桩不仅为全面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拉森钢板桩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化区地处岭南丘陵地带,地下水丰富,软土分布广泛,此类支护技术的规范化实施对于提升区域建筑工程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广州从化区本次拉森钢板桩租赁支护方案的试桩工作组织严密、执行规范、数据详实,充分体现了“先试验、后推广”的科学施工理念。通过本次实践,进一步验证了钢板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适用性与经济性,也为后续工程的安全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