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等工程中。特别是在广州白云区的各类市政、房建及地铁建设项目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拉森钢板桩的使用尤为普遍。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的情况,如土方开挖、支撑安装、降水井施工等同时进行,这给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做好“拉森钢板桩交叉作业安全确认验收记录”的填写工作,不仅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体现,更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明确该记录表的基本构成。一份完整的“拉森钢板桩交叉作业安全确认验收记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工程名称、施工部位、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参与单位及人员、主要风险点识别、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各方确认意见以及签字栏。填写时需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严禁代签或漏填。
在“工程名称”一栏中,应准确填写项目全称,例如“广州市白云区某地块商住楼建设项目”,避免使用简称或模糊表述。施工部位则要具体到作业区域,如“基坑东侧第3段拉森钢板桩区域”,以便后续查阅与责任划分。作业内容应详细描述当前阶段的主要工作,如“钢板桩打设完成后的冠梁钢筋绑扎与模板安装”,并注明是否涉及动火、吊装、高空作业等高风险工序。
作业时间应精确到日期和时段,建议采用24小时制记录起止时间,如“2024年5月10日 08:00—17:30”。这一信息对于判断不同作业班组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至关重要。若多个作业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则必须重点评估是否存在空间冲突或机械干扰。
参与单位及人员是该记录的核心内容之一。应列出所有涉及交叉作业的相关单位,如总承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如钢板桩施工队)、监理单位、监测单位等,并分别填写现场负责人、安全员及班组长的姓名与联系方式。此举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接下来是“主要风险点识别”部分。针对拉森钢板桩施工特点,常见的风险包括:钢板桩失稳导致坍塌、重型机械操作碰撞桩体、作业平台临边防护缺失、地下管线未探明造成破坏、雨天作业滑倒等。在填写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逐项分析,并用简洁语言描述潜在危险源。例如:“北侧钢板桩已打入但尚未设置水平支撑,存在局部变形风险”或“吊车回转半径覆盖钢筋加工区,可能影响下方作业人员”。
“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则要求对照前述风险点,逐一说明已采取的防范手段。如:已安装第一道钢支撑并完成预应力施加;划定警戒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指挥吊装作业;对作业人员进行了专项安全交底;临时用电线路架空敷设且配备漏电保护器等。每项措施都应有据可查,必要时可附上照片或检测报告作为支撑材料。
在“各方确认意见”栏中,各参建单位代表需签署明确意见。总承包单位安全负责人可写:“经检查,交叉作业区域隔离措施到位,人员持证上岗,同意继续施工。”监理单位则应从监督角度出发,确认程序合规性,如:“安全技术交底齐全,特种作业审批完备,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要求。”若发现问题,必须如实记录整改要求和时限。
最后,所有签名必须由本人亲笔签署,不得打印或代签。签字顺序一般为施工单位安全员→班组长→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日期统一填写实际验收当天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该记录并非一次性文件,而应随施工进度动态更新。每当新增一道支撑、更换作业队伍或调整施工方案时,均需重新组织安全确认并填写新的记录表。同时,所有原始资料应归档保存,至少保留至工程竣工后一年,以备主管部门检查。
总之,认真规范地填写“拉森钢板桩交叉作业安全确认验收记录”,不仅是一项技术管理工作,更是一种安全文化的体现。在广州白云区这样施工密集、监管严格的区域,唯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文明施工、平安工地的目标。每一位现场管理人员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这份记录,让每一次签字都成为对生命的承诺。
Copyright © 2022-2025